关键词
徽宗宫词研究
作者: 宋金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宋   徽宗   《宣和御制宫词》   宫词  
描述: 一般来说,宫词产生于唐,发展于宋,明清时期蔚然成风,作者代不乏人。徽宗以帝王之尊,创作了大量宫词作品,所存《宣和御制宫词》三卷有296首之多。本文在全面占有唐、五代、北宋宫词资料的基础上,考察宫词这一诗体的源流及特征,梳理徽宗时期宫词创作的整体风貌,及徽宗大量创制宫词的背景。首先,本文从历代目录的著录情况及全国各大图书馆的存本情况两个方面,对《宣和御制宫词》做了详尽的文献考察,指出《宣和御制宫词》可能混入了身边文臣的作品,后世编纂过程中也或有伪托,但不可全盘否认徽宗的著作权。其次,从女性形象刻画、景致风物
被放逐的失语者: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研究
作者: 王丽萍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嬗变   类型特征   童养媳形象   叙事特色  
描述: 童养媳作为传统买卖式婚俗下用来交换的商品,是游离于时代发展与文学视阈的边缘女性群体。本文梳理童养媳形象在整个文学史的演变,并聚焦于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对其形象特征和叙事特色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童养媳形象在文学书写中的根本特质:被放逐的失语者。她不仅仅是男性笔下的失语者,更是现代性视阈中的失语者。然而这一被放逐的群体,在现代作家,尤其是男性作家的笔下是充满悖论的存在:—方面以启蒙立场,对滋生童养媳的婚俗现象和童养媳形象进行彻底的否定与批判;另一方面又立足于人道主义立场认同童养婚存在的合理性。本文从
论夏洛蒂·勃朗特的自卑心理及其文学创作
作者: 刘春萍   来源: 广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夏洛蒂·勃朗特   阿尔弗雷·阿德勒   不美   自卑心理  
描述: 自《简·爱》于1847出版以来,研究者就开始了对夏洛蒂·勃朗特个人生活及其文学创作的相关研究。评论家们倾向于将勃朗特与维多利亚新女性形象相提并论,认为她自立、自尊、自强。然而,少有人注意到勃朗特因为缺乏美貌而感到的自卑心理。本文主要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角度解析夏洛蒂·勃朗特的自卑心理及其文学创作。勃朗特由于自身外表不美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并非只是单纯的心理或生理问题,它的产生与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化背景不无关系。因而,本论文也将从维多利亚时期的审美标准,宗教信仰的缺失以及当时维多利亚女子的经济状况几个方面去探究造
澳大利亚的“简·爱”:《我的璀璨生涯》中女主人公性格对比分析
作者: 张爱萍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对比   人物性格   相似性  
描述: 《我的璀璨生涯》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迈尔斯·弗兰克林的传世经典文学著作。这部作品虽然发表于一个世纪以前,但其文学价值时至今日仍为人津津乐道,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不亚于任何其他的名家名著,在澳洲尤其脍炙人口。读者在被贯穿全书浓郁的丛林气息深深感染吸引的同时,也惊诧于弗兰克林这位作家在少女时代就表现出超凡文学天赋,也可以感受到其十六岁笔端所迸发出的灵感火花和不朽魅力。著名澳大利亚文学作品《我的璀璨生涯》将妇女以独特形象展现,对于以往而言,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最后总是落笔到沦为男性的附属,亦或是社会的牺牲品。
当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资源与中国形象
作者: 周文萍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定型化形象”   美国电影   中国资源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电影市场对好莱坞打开了大门,美国电影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在人才、内容、景观、民俗文化等各方面对中国资源进行了全面开发,中国故事、中国影星、中国风光等进入美国电影。那么,美国电影如何使用中国资源?塑造中国形象?在当今中国经济崛起的背景下美国电影对中国形象的表述与传统相比是否有所变化?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系统梳理分析了当今美国电影对中国资源的开发使用以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形象。研究显示,当今美国电影虽然热衷于开发中国资源,但在以中国风情、中国元素招徕观众的同时其所传
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王志萍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书写   文化内涵   当代新疆文学  
描述: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术思想的“空间转向”和文化全球化的“差异”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1980年代中叶以来,地域文学研究思潮和多民族文学研究思潮渐兴。在这两种思潮中,新疆文学成为一个颇具魅力的学术领域。本论文以当代新疆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性别书写”为中心展开,在当代新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对当代新疆文学性别书写进行整体观照,考察其文化内涵。论文第一章,首先阐释性别角度之于文学研究的意义和有效性。在文化研究的学术范畴中,将性别的视角引入地域文学研究,是在性别诗学和地缘诗学相结合的层而
梁辰鱼《浣纱记》西施形象新探
作者: 张艳萍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梁辰鱼   英雄气概   凡人魅力   西施  
描述: 西施的故事经久流传,从古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西施的形象也在人们的文学视野和生活视野里不断发生变化,然而,时至明代梁辰鱼笔下的西施形象却是对以往西施形象存有争议的一个完美论断——西施是一位集凡人之美与巾帼英雄于一体的形象。这一论断的得出是通过对西施其人有关记载的考察、对西施形象的演变、作者梁辰鱼所处时代背景及生平经历的探究,并将《浣纱记》中的西施与《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剧中女性形象加以对比,来说明西施形象的凡人魅力;以及将《浣纱记》中的西施与《救风尘》中的赵盼儿、《雌木兰》的中木
试论柳-乌利茨卡娅小说中的作者形象
作者: 吴艳萍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形象   乌利茨卡娅   作者形象   意蕴  
描述: 本文从文本构成的三个层面——语言、形象和意蕴——来分析作者形象,以期透过作者形象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柳·乌利茨卡娅创作的独特风貌。本文分为引言和正文两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柳·乌利茨卡娅的创作情况、前人研究成果,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所运用的理论方法——作者形象理论。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通过文本的语言和修辞分析,从语言层面来把握作者形象。先是通过作者助言的叙述角度对文本进行了细致分析,再对多样的修辞方式一一透视,从中得到作者形象的初步特征。第二章从形象层面看作者形象。主要选取形象体系的中心环节——人物形象
从叙述视角看《淑女画像》中的女权主义
作者: 李雪萍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有限视角   女权主义   全知视角  
描述: 叙述视角在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对他作品的视角分析着重于人物心理探索。视角的分析对作品意识形态的理解同样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其早期代表作《淑女画像》中的女权主义。 小说《淑女画像》中呈现了双重视角叙述模式,即叙述者的全知视角及人物有限视角。论文从三方面对此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分析小说中全知视角叙述模式下叙述者隐性评论,揭示了叙述者对女性独立代表人物的欣赏,对传统男权文化所美化的女性形象的贬抑,以及对男权至上文化的批判。第二部分分析有限视角叙述模式下,自
《聊斋志异》中男性形象群体研究
作者: 刘莉萍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聊斋志异   共性与个性   群体研究  
描述: 《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形象人数众多,成员复杂,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较之女性形象更具有深刻性、典型性。本文分为六个章节,从《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形象与蒲松龄的爱憎观、值得赞美称颂的男性形象、应被讽刺批判的男性形象、令人同情怜悯的男性形象和褒贬态度难定的男性形象、男性形象的的文学价值等几个方面对男性形象群体展开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总结了男性形象的创作来源、蒲松龄对男性形象的爱憎观与表达方式、男性形象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的价值。特别是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褒贬态度,对《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形象进行了分类总结剖析,指
< 1 2 3 ... 48 49 50 ... 56 57 5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