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荆棘鸟》中“魔女”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傅莉莉   来源: 襄樊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魔女形象   天使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荆棘鸟》中有两个颇具反面特征的女性形象:玛丽.卡森和贾斯丁.奥尼尔,从澳大利亚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小说中的这两位“魔女”,指出二者的“魔女”身份实际上是父权社会对女性追求自主和解放的压抑和报复,是对真正的女权战士的扭曲和恐惧的表现。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访谈录
作者: 校莉莉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访谈录   乌拉尔   俄罗斯   代表作家   美狄亚   中篇小说   长篇小说   柳德米拉   女性文学   著名作家  
描述: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1943年出生于乌拉尔,是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索涅奇卡》、《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长篇小说《快乐的葬礼》、《库科茨基的特殊病例》等。2005年4月6日的《俄罗斯报》刊登了这位俄罗斯著名作家接受该报记者玛娅·库切尔斯卡娅采访的谈话。该报为这篇访谈录配发了编者按:“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是当今俄罗斯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乌利茨卡娅的长篇小说《库科茨基的特殊病例》于2001年获得俄罗斯小说“布克奖”,长篇小说《您真诚的舒里克》与阿库宁、达里娅·东佐娃的作
女性学专业与课程建设国际研讨会召开
作者: 朱莉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妇女学   课程设置   中国大陆   培养目标   课程建设   发展前景   女性学   国际研讨会   教学方法   国内外  
描述: 女性学专业与课程建设国际研讨会召开
论中国广告中女性形象问题
作者: 马莉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人格   女性形象   人本广告观  
描述: 当前,中国广告对女性形象的传播存在误区,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树立人本广告观念,塑造具有双性人格的女性广告形象,是符合社会发展进程的。
从《歧路灯》看“女教”关照下清代女性形象的定位
作者: 魏娟莉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主意识   三从四德   女教   封建淑女  
描述: 《歧路灯》作为社会小说,虽不以表现女性世界为主,但从中所体现出的女性自主意识与生存权利的消失殆尽,女性自我意识在故事中之被压抑、被忽略,以及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定位,令人注目。作品通过所牵涉到的各类女性群体,客观而形象地展现了清代女性在社会规范与要求下的生存困境。
感受美丽 展示风采——重庆市总工会女职工部在全市开展女性形象工程教育活动
作者: 任莉   来源: 重庆工运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丽   重庆市总工会   形象工程   女职工   教育活动   中国女性形象   风采   中华全国总工会  
描述: 多个城市开展。重庆市总工会女职工部于2006年9月5日在渝中区白象宾馆多功能厅举行了“重庆市女性形象工程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并举办了重庆市女性形象教育流动课堂首场模式课,由北京请来形象专家授课,由此拉开了我市女性形象教育工程流动课堂教育的序幕。[第一段]
从唐代诗词中看唐代女性脸部贴饰文化
作者: 徐莉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面靥   脸部贴饰   唐代   花钿   女性  
描述: 在唐代诗词中有大量关于唐代女性脸部贴饰形象的描写,从中可以直接感知到唐代女性妆饰审美观念的变迁。传统脸部贴饰文化的研究,对当今女性妆容形象的设计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以唐代诗词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为基本线索,探索唐代女性脸部贴饰文化的渊源及其基本的表现形式。
守望女性——毕飞宇《玉米》中女性命运解读
作者: 杨莉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与地位   男权社会   女性的生存   女性形象  
描述: 现代作家毕飞宇的《玉米》三部曲以充满张力的情节,凄婉哀痛的故事,以及贴近我们身边的人物和女性对生存的体验,成功地塑造了玉米、玉秀、玉秧三位让我们守望着,难以忘怀的超越文本表层结构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统治下,在权力与地位的笼罩之下,世俗环境与婚姻的包围之中,复杂的人性和残缺的阴影中,自尊心和尊严的斗争中,展示着活着的命运交响曲,上演着人生的悲剧,让我们在阅读之余思索与追问着现代女性的生存。
女性生命体验的独语与对话
作者: 傅湘莉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存在价值   女性意识   死亡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当代文坛中一直不乏有关“死亡”的叙述。当时间推进到世纪转型期,有关“死亡”的叙述尤为突出。在莫言、阿城、马原、余华、洪峰、苏童等作家笔下,死亡场景与死亡意象高频率地出现。他们用自己或真实感人或迷幻荒诞,或暴力血腥或奇诡恐怖的创作不断的丰富着当代文坛的“死亡”叙述,充分显现了对于死亡存在的深层思索与审美观照。在世纪转型期众声喧哗的“死亡”叙述中,女性文学中的“死亡”叙述可谓别开生面。女作家以她们各自不同的叙述方式,以各种现代性的艺术手法多角度的表现了人形形色色的死亡的存在,诠释了各自不同的死亡观!有关“
童话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作者: 张莉   来源: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裂   童话故事   女性形象   学前教育  
描述: 文章从童话故事中男女形象的差异入手,重点分析了童话故事中女性形象分裂的原因以及这种分裂形象的最终结局,进而思考了女性形象在童话故事中的分裂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和意义。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