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赛珍珠笔下的理想女性形象:《同胞》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唐莉莉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话语权   艺术作品   文艺理论   女性主义   父权话语权威解构  
描述: 赛珍珠的多数作品向人们讲述了被压抑女性孱弱的一面,她的后期作品《同胞》里却描写了一些非常积极向上的理想女性形象.本文从男女形象刻画的细微差别、父权话语权威解构、中国文化话语权的重建等方面来解读其女性主义特征.
驰骋的新女性*——19世纪末法国自行车海报广告中的女性图景
作者: 杜莉莉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城市文化   海报广告   自行车   女性形象  
描述: 自行车是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产品之一。法国作为其全球商品化的始发地,借助石印术在印刷出版业的广泛应用,发行了大量的商业海报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告载体。此时期的法国自行车海报广告,采用了众多鲜明各异的女性形象,在缔造了一个资本主义经济神话的同时,还真实呈现了19世纪下半叶法国女性平权、解放运动的现实、意义与局限。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作者: 颜莉莉   来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研究领域  
描述: 本文将历年来有关《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析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作者: 颜莉莉   来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阶段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   女性观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婚恋观   研究领域  
描述: 本文将历年来有关《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析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
翻译与性别:论鲁迅文学译作中的女性观
作者: 胡莉莉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鲁迅文学译作   女性观   性别  
描述: 鲁迅的译作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问题一直也是他所关注的一大焦点,贯穿于他的创作和翻译生涯,尤其是他翻译文本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标准与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大相径庭。在特定时期,鲁迅文学译作中的女性的生存困境,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带来了契机和希望。
探寻女性解放之路:《雷雨》、《觉醒》中女性形象之比较
作者: 谢莉莉   来源: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形象   戏剧   《觉醒》   中国   解放   女性   《雷雨》  
描述: 繁漪和艾德娜这两个有着优裕生活与高贵门第的异国女子,也有着相同的悲惨结局。她们困守在无爱的婚姻牢笼中,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和价值,虽然努力抗争过,但在情人虚伪、苍白的爱情表白下不能自拔而最终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聊斋志异》的伦理文化视角
作者: 颜莉莉   来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视角   《聊斋志异》   儒家伦理  
描述: 文章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贤德类女性形象及悍妒类女性形象塑造的分析发现:明清之交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使蒲松龄在女性形象上传达出了一定的新气息,但根深蒂固的儒家伦理思想使他对女性的塑造更多地趋于传统的美德与品行,清初思想界经世致用的观念影响使他笔下的女性富有理性、实在的精神,由此构成了《聊斋》的伦理文化视角。
《聊斋志异》女性世界的多重文化视角
作者: 颜莉莉   来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文化视角   《聊斋志异》   乡村文化视角   穷士心理视角  
描述: 通过对《聊斋志异》女性世界的分析发现,根深蒂固的儒家伦理思想以及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影响使蒲松龄对女性的塑造更多地趋于传统的美德与品行,由此构成了《聊斋》的传统伦理文化视角;现实的窘迫与人生的热望形成了蒲松龄内心强烈的矛盾冲突,于是,借幻想世界中的女性抒写内心的渴望以获得假想性的满足,由此构成了《聊斋》中穷士心理视野;《聊斋》近似于民间采风的独特取材方式,蒲松龄所生活的乡村环境,使他长期深受民间文化的汲养,这决定了《聊斋》的乡村文化视角,使得其中的女性形象贴近自然,富有民间劳动妇女的健康美。多重文化视角
《荆棘鸟》中“魔女”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傅莉莉   来源: 襄樊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魔女形象   天使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荆棘鸟》中有两个颇具反面特征的女性形象:玛丽.卡森和贾斯丁.奥尼尔,从澳大利亚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小说中的这两位“魔女”,指出二者的“魔女”身份实际上是父权社会对女性追求自主和解放的压抑和报复,是对真正的女权战士的扭曲和恐惧的表现。
论“繁漪”与“曹七巧”自我否定彻底性差异之原因
作者: 代莉莉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否定   原因   彻底性   差异  
描述: 曹禺、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两个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他们笔下创作的人物形象也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其中两个突出的女性人物形象"繁漪"、"曹七巧"在具有共性的同时,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文章从两个经典女性人物的自我否定彻底性差异入手,就曹禺、张爱玲在塑造人物时,赋予人物主体痛苦承受的差异以及两人在生存背景差异下造成的女性认知差异两个方面,论述了"繁漪"、"曹七巧"自我否定彻底性差异的原因。
< 1 2 ... 58 59 6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