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格拉斯贝尔独幕剧《琐事》的颠覆性
作者: 胡小花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颠覆   男性中心   女性主义  
描述: 美国女剧作家苏姗·格拉斯贝尔的独幕剧《琐事》具有明显的女性主义思想与现代主义特征。表现了在男性中心社会处于边缘地位、丧失自由和权利的女性对传统道德标准以及价值观念的反叛和挑战,拒绝并颠覆了19世纪女性文学传统、传统性别角色、传统女性形象、男权社会司法传统等。
剖析詹姆斯《黛西·密勒》中黛西的人生悲剧
作者: 胡小倩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斯蒂   汇集点   密勒   人生悲剧   女性人物形象   沃尔克   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意识   女权意识   男权主义  
描述: 《黛西·密勒》这一部小说是亨利·詹姆斯创作的早期中篇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之中,詹姆斯塑造了一个女性人物形象黛西·密勒,正如小说的名字一样,黛西是这一部小说当中的女主人公。黛西作为一个女子,实际上处于整个社会的矛盾汇集点,因为女性的身份,黛西在整个男权主义的社会当中受到了挤压,而黛西本身的女性主义意识的萌芽也决定了黛西和男性的话语权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黛西最后走向人生的悲剧也和非常多的社会元素紧密地结
历史语境下美国“新女性”文学中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
作者: 胡小花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语境   吉尔曼   肖班   朱厄特   新女性  
描述: “新女性”文学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美国文坛流行的一种女性叙事,是当时美国社会关于妇女问题的大讨论在文学领域的延伸,这类作品宣扬独立自强的“新女性”理念,描写“新女性”对维多利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反叛。本文以朱厄特的《汤姆的丈夫》、吉尔曼的《黄色墙纸》和肖班的《觉醒》为例,从历史视角分析这三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生存困境,认为这些试图重新定义自我身份的“新女性”以妥协、疯癫、死亡而告终的原因在于她们对传统的膺越、对旧秩序的威胁。
清初“蕉园诗社”考正
作者: 胡小林   来源: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初   蕉园诗社   女性文学  
描述: 清初浙江西泠"蕉园诗社"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然而现今学术界关于"蕉园诗社"成立时间、主要人物、存续时间等问题的认知,存在诸多分歧和疑问。事实上,"蕉园诗社"的成立时间大约为1665年。"蕉园七子"和"蕉园五子",分别为"蕉园诗社"前、后期的主要成员。"蕉园七子"的活动时间大约自1665年开始,至1669年结束,前后5年。"蕉园五子"的活动时间自1676年开始;1689年前后,"蕉园诗社"因"蕉园五子"的文学活动而达至其鼎盛时期;至1698年,"蕉园五子"因领袖人物徐灿的逝世而解体。与此同时,
杨澜是谁
作者: 蒋文娟   张莹莹   欧阳婷   胡小   来源: 优格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她是中国成功女性的标杆,是无数人心目中想成为的样子。奥运会,世博会,每当需要一个代表中国女性的形象时,她总是第一个被想到。她穿梭于政商两界,经营着曝光率最高的传媒业,又和慈善紧紧地绑在一起。 2011年,杨澜突然被卷入蝴蝶效应式的旋涡。在郭美美事件中被扯出的慈善“旧账”;卢美美事件中被翻出的合影;以及某洗涤品牌的代言风波……杨澜的回应快速而精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贯的优雅诚恳。 起步:高速电梯 杨澜在成为央视主持人之前,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当时某种程度上她是缺乏自信的。她一度因为听力课听不懂而特别
杨澜路径
作者: 蒋文娟   张莹莹   欧阳婷   胡小镜   来源: 名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中国,鲜有神话能够逃避破灭的命运。 可能在忽然之间,你才会发现,杨澜,从正大综艺的主持人到现在,她在我们的视野里已经有21年。 她依然是偶像杨澜。 她是中国成功女性的标杆,是无数人心目中想成为的样子。奥运会,世博会,每当需要一个代表中国女性的形象时,她总是第一个被想到。她穿梭于政商两界,她经营着曝光率最高的传媒业,她又和慈善紧紧地绑在一起。 杨澜是谁?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在她的生命中,有着正大综艺最初的流光溢彩,也有着美国求学的艰难故事。一帆风顺之后,她的阳光卫视滑铁卢被演绎成了传媒开路先锋的溃败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