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珊】搜索到相关结果 107 条
-
『源氏物語』の女性像
-
作者:
石珊珊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平安时代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探讨《源氏物语》所塑造的妇女形象之前,首先必须了解作品诞生的背景。本论文对作品具体的时代背景,从平安时代的政治文化和婚姻制度这两方面进行最基本的论述。当时,藤原氏一族作为天皇的外戚,建立起摄关政治,掌握国家大权。出于掌握最高权力的需要,利用自己的女儿,构成与天皇的姻亲关系,成为外戚,以此来巩固、扩张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为了将自家女儿拥立为皇后,贵族的父亲们想方设法提高女儿的竞争地位,具体做法之一就是让她们从小就学习成为皇后必须具备的学问和修养,竞相招揽才女做他们女儿的侍从女官。这种风气造成了平安时期所谓“
-
近十年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意识研究 (2004-2014)
-
作者:
邓珊珊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男性导演
女性意识
商业化
-
描述:
以“女性”为主题的电影是近十年电影创作者们比较偏爱的电影题材。女性电影发展至2004年以后,“女性电影”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新时期(1979年以后)初期以“女性”为题材的电影”,不管是女性创作者也好,或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均是去“性别化”“政治化”倾向明显的,但是关于“女性”的电影文本发展至2004年以后,已经有了成熟的叙事模式和常用的镜头化语言。在这时期,男性创作者或是女性创作者对于“女性意识”都有了不同的表达。男性导演镜头下的“女性”逃脱不了被观看的位置,是男性视角下的“情色奇观”。虽然男性导演有意的
-
论马俪文的电影创作
-
作者:
谢珊珊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马俪文
现实主义
商业电影
电影时空
-
描述:
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分三个部分对马俪文的电影进行较为全而、系统的分析,并将从中概括出马俪文作为一个新生代的女性导演,在电影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美学风格,力求找出其从前期到后期创作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第一章从女性视角的角度深入剖析马俪文在电影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异乡女性的都市成长主题,围绕着“闯进-打破-融入-拯救”这样的创作模式进行具体评析;同时也介绍了其女性视角下看待两性的不同结果。马俪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都是光辉耀眼、可爱可敬的形象,而男性则是以自私虚伪卑劣的形象出现。这种人物形象的设置,与
-
踟躇于边缘的“他者”
-
作者:
郭珊珊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男女导演
新时期以来的电影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一种制度性存在,父权制早已成为历史,但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却依旧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现实存在。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存在显然会对电影创作产生影响。女性主义者针对男性中心话语下的电影创作对女性主体性的消解和对女性意识的的歼灭展开了全面的批判。本文主要以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视点,对新时期以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近期)电影创作中男女导演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当前文化语境下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面临的困境以及走出困境的出路。 80年代男女导演的电影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具有较明显的新时代的气息。具有新时代特质的
-
凄婉、淫邪、高亢凌厉的反抗者
-
作者:
胡珊珊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田小娥
《白鹿原》
人物形象
-
描述:
本文主要采用了社会——历史分析的方法和文化心理分析的方法,全面探讨了《白鹿原》中的田小娥这个凄婉、哀怨而又高亢凌厉的反抗者的形象。 第一章回顾了田小娥短暂的一生,她作为郭举人的妾、作为黑娃的妻、作为复仇的鬼的人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二章从女性的生存命运的角度去理解,田小娥是一个凄苦的具有悲剧性的女性人物形象。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分析,田小娥是“白鹿村乃至整个白鹿原上最淫荡的女人。”从女性为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而挣扎的角度来看,田小娥又是一个高亢凌厉的反抗者的形象。 第三章分析了田小娥形象的文化意义。分别从传统
-
从空间转换看丁玲小说中女性的“扑火”之旅
-
作者:
董珊珊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转换
飞蛾精神
丁玲
存在
女性
-
描述:
丁玲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一生创作了大量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充分展现了被历史遮蔽的女性生存真相和生命本真。本文把外部批评和文本批评相结合,从女性空间转换的角度,力图以一个综合性的立体结构组织成篇。在横向的结构上,以文本分析、意象分析为主,深入探究丁玲小说中女性在空间转换过程中所呈现的存在状态。在纵向的结构上,通过不同时期女性的“存在”共性来归纳丁玲笔下女性存在的基本状态,并试图进一步探讨丁玲关于女性解放的思考和困惑。第一章是绪论,对文学中女性的“存在”作一个总体的梳理,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方法和创
-
浅谈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珊珊
来源:
现代阅读(教育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妇女观
女性形象
-
描述:
莎士比亚的女性形象刻画生动,如能言善辩、利嘴如刀的贝特丽丝,感情真挚、追求执着的奥菲利娅,忠贞不渝的朱丽叶,机智聪颖、幽默风趣的鲍西娅等女性形象。本文试用人文主义理论对其戏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论述。
-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韩珊珊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继承与发展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女性形象
-
描述:
玛雅·安吉罗是美国文坛上引人瞩目的黑人女作家。她的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的重要里程碑。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创作该作品,展现了樊笼中的黑人文化身份意识,在已有基础上对黑人自传体小说既继承又发展。本文拟从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来分析安吉罗对黑人自传体小说,尤其是女性人物模式的继承与发展。
-
浅析女性形象在女艺术家绘画作品中的多样性
-
作者:
侯珊珊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视觉
独特
创造
性别角色
-
描述:
从古至今,伟大的艺术作品中少不了女性形象的出现。每位女性艺术家都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传达出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
-
徘徊在圣母和夏娃之间——论《拉格泰姆时代》中的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模式
-
作者:
丁珊珊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格泰姆时代
两性关系模式
E.L.多克托罗
女性形象
-
描述:
对E.L.多克托罗《拉格泰姆时代》的文学评价大多集中在小说的叙述策略与历史重构、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技巧、文本的历史性及其变形意向和电影手法上,小说中的女性被仅仅当作了背景和陪衬。笔者在对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理安·艾斯勒的两性关系模式——统治关系模式和伙伴关系模式——及女性主义相关理论诠释和解读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