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步下“神坛”的文学——浅论“身体写作”与未来文学走向
作者: 金玲玲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身体写作   意义   女性文学   文学走向  
描述: 90年代以来,文坛内身体写作的势力正在迅速的蔓延,成为我们文学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大量涌现的该类文本,很快吸引了广大读者与学者的眼球,也引发了一场围绕其展开的学术争论,核心焦点包括:身体写作的涵义如何界定,其是否为女性文学,产生并流泛的原因为何,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应对这股来势汹涌的文学力量……本文中,作者将就这些热点问题做出自己的论述,并对未来文学的走向做出简单的预测。
新新人类的女性书写
作者: 西慧玲   来源: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文学  
描述: 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评论的是当代“另类”、“出位”的女作家,她们悖离传统,趋于时尚,追求媚俗,表达欲望。如美女作家棉棉、卫慧等。作者把女性文学这个在中国散发着别种气息的文学领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挖掘,供读者欣赏。
殷殷巾帼情
作者: 安春喜薛军孙淑玲   来源: 安徽工人日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人口   女干部   女职工   妇女联合会   妇联   红旗   妇女组织   淮北市   安徽省   妇女工作  
描述: 殷殷巾帼情
选好领头人 面貌日日新
作者: 许真学洪玲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社区妇女工作   换届选举工作   妇代会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泉州市   领头人   妇女干部   换届工作   妇女组织   妇女发展纲要  
描述: 选好领头人 面貌日日新
社区是妇联的大舞台
作者: 刘小菁   张丽玲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社区文明   舞台   城市体制   家庭建设   城市妇女   社区妇女   工作现状   妇女组织   社区党组织   社区儿童  
描述: 社区是妇联的大舞台
弗洛拉,永远的逃离诱惑: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逃离主题分析
作者: 程美玲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逃离诱惑   女性人物  
描述: 艾丽丝·门罗在《逃离》中向我们叙述了几个不同女性人物的逃离,她们面对现实,出人意料又于情理之中出逃,或者选择离开丈夫,或者选择离开父母,或者仅仅为了逃离而逃。她们在心理与现实中徘徊,不管结果如何,"逃离"成为她们永远的诱惑。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创作的非宗教哲学因素
作者: 韩素玲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姚莫愁   时代印记   《京华烟云》   文学作品   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命运   圣约翰大学   宗教哲学   中学教育  
描述: 本文从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女性命运的安排来分析和解读林语堂一生受到的教育、影响他的各种人生经历和文化现象、作家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创作者创作的目的性等非宗教哲学因素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一、林语堂其人、作品及主要思想渊源简介林语堂受教育经历可以分为启蒙时期父亲的家庭教育,厦门的教会学校寻源书院的中学教育,上海圣约翰大学的英文、宗教和哲学教育。在经过短暂
《雨中的猫》中"猫"的意象解读
作者: 王慧玲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寓意   《雨中的猫》   意象   女性  
描述: 《雨中的猫》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部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文章篇幅短小,行文简约凝练,语言含蓄象征。全篇以"猫"为线索,有着多重寓意。本文将解读《雨中的猫》中"猫"的意象,进一步剖析20世纪20年代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人物和女性心理。
《小妇人》中缺少男性人物的写作特点评析
作者: 李巧玲   来源: 沈阳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妇人》   男性人物   奥尔科特   女性人物  
描述: 指出路易莎.梅.阿尔科特的小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少男主角,《小妇人》也是如此。她的这一艺术特点使她与那些和她同时代的作家风格截然不同。也正因为男性人物的缺少,使得《小妇人》中的女性人物为家庭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得不负担起各种责任。
探析南昌瓷板仕女画的美
作者: 周晓玲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昌瓷板   仕女画    
描述: 仕女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人物画的范畴,它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并以此反映当时的社会内涵,传达特定的艺术韵味和审美价值。仕女画作为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画中女子体态饱满,肌肤丰盈,带有鲜明的唐代仕女雍容华贵、以肥为美的流行风格。宋代因花鸟画的霸主地位,仕女画极为罕见,明清是仕女画的鼎盛时期。明初,受青花料发色不稳的限制,仕女画在瓷器上难得一见。明宣德年开始,各种形式的仕女画在瓷器上广为流行,内容多以反映贵族妇女的生活场景为主。
< 1 2 3 ... 6 7 8 ... 31 32 3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