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玲】搜索到相关结果 284 条
-
论丁玲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蜕变
-
作者:
赵爱玲
来源: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
自我
克服弱点
解放
女性
-
描述:
女性作为封建社会的弱势群体,生活在社会底层,多数女性在压迫中变得麻木,只能默默忍受。“五四”思潮引起女性思想萌动,开始不断追求自我,从无助、无奈、逃避,寻找不到自由出路,到被动投身大众事业,再到主动投身解放革命道路,最后克服自身弱点,摆脱封建流言,以一个成熟女性革命者的身份参与革命事业,过程虽然异常艰难,但女性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思想不断升华,最后完成整体形象蜕变。
-
青岛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宫爱玲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女性形象
青岛民间故事
-
描述:
青岛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瑰丽多姿,内涵丰富.龙女、狐女、恶嫂女、巧女、圣母女、花仙女这几类女性形象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她们蕴含了青岛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
-
青岛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宫爱玲
来源:
西江月·中旬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女性形象
青岛民间故事
-
描述:
青岛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瑰丽多姿,内涵丰富。龙女、狐女、恶嫂女、巧女、圣母女、花仙女这几类女性形象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她们蕴含了青岛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
-
乱世中的“荆棘鸟”——比较分析姚木兰与斯嘉丽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周玲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无论是清朝灭亡后的北平还是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的任何一个城市,都覆盖着战争的阴霾与无奈。然而,姚木兰与斯嘉丽都是在这样躁动不安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她们都出身于富贵的家庭,也同样都经历过动荡的年代,也曾生活在战争时期,体验旧制度的摧毁和新制度建立的交织。同时也因这些环境的影响,她们的性格也在不断地变化、成长,最终走向成熟。她们各自都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形象。本文旨在比较分析姚木兰与斯嘉丽的形象,从而更多地了解两
-
《邯郸记》和《麦克白》中女性形象的异同
-
作者:
张玲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邯郸记》
双性同体
《麦克白》
女性
-
描述: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邯郸记》和《麦克白》中塑造了两个极有权欲和手段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以及她们的形象与人性大主题的联系是我们探讨这两部作品的伟大意义时必然无法忽视的一个方面。西苏等女性主义学者提出的双性同体理论为我们把握这两个女性角色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视角。
-
新时代下女性形象的荧屏建构:以电视剧《新水浒传》为例
-
作者:
宋学玲
来源:
美与时代(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想象
鲁智深
视听语言
女性角色
潘多拉
男权意识
女性文化
性别差异
现代婚姻
女性主义
-
描述:
电视剧《新水浒传》对女性形象的重塑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义色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新水浒传》通过情感转向诠释剧中女性身体出轨的动因,用性别差异的彰显来美化其形象,并通过对女性想象的多重叙写拓展剧情,为考察新时代下女性形象的荧屏建构对女性文化的意义提供了范本,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当下女性文化的现状进行审视和反思。
-
叹惋那些被损毁的灵魂:简析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爱玲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魂
《一把青》
《永远的尹雪艳》
《玉卿嫂》
《游园惊梦》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白先勇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白先勇说:“妇女是我挖不尽的宝藏。”徜徉在白先勇小说的字里行间,认识了他塑造的许多不同境遇、不同年龄的女性形象。如尹雪艳(《永远的尹雪艳》)、朱青(《一把青》)、金大班(《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钱夫人(《游园惊梦》)、黄凤仪(《谪仙怨》)、金大奶奶(《金大奶奶》)、玉卿嫂(《玉卿嫂》)、李彤(《谪仙记》)、娟娟(《孤恋花》)……作者的笔锋透过时代的变幻与动荡,透过人世的黑暗与冷酷,透过人物生活的起伏与不定,运用细腻、含蓄、深沉的文字
-
台湾清代散文中的汉人女性形象-以游记、方志为主
-
作者:
黄美玲
来源:
联大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游记
清代
庶民史
女性形象
台湾方志
-
描述:
台湾清代散文中的汉人女性形象-以游记、方志为主
-
《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人文思想
-
作者:
张玲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
《紫钗记》
女性
-
描述: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系列反封建传统的新女性形象,从人性和人的价值角度探寻女性的处境和命运,为女性提出了作为“人”的生命欲求,呼唤人性的解放。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是他们人文关怀的最伟大、最集中的体现。
-
浅析《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徐艳玲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外婆的日用家当》
黑人传统文化
黑人女性
-
描述: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小说以女性的叙事角度刻画了三位黑人女性,反映了当时黑人女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显示了作者对黑人女性的关注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
1
2
3
...
6
7
8
...
27
28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