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盛开在樊篱中的玫瑰——浅析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俊玲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意识   缺憾   人文主义  
描述: 综观贾平凹近三十年的创作,可以看出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三大类型,这些女性大都具有美丽、善良、痴情、媚态等特征,但是在她们身上也凝结着深厚的男权意识,从而使贾平凹在表现女性世界时出现了难以克服的缺憾。一个作家只有站在人文主义价值的立场上,才能塑造出真实的女性形象。
湘西世界中少女形象的美与悲
作者: 李玲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女性形象几乎贯穿了沈从文的全部作品,通过作品可以确信无疑的是沈从文是一个十分善于书写女性形象的现代作家,而他笔下所构建的“湘西世界”的少女形象则是其创作中的一颗耀眼之星,其中形象展现出的美与悲色彩显得清新明丽且使人印象深刻。本文以《边城》中翠翠形象为例,分析以翠翠形象为代表的一类湘西世界少女美与悲的生命颂歌。
浅析菊池宽《珍珠夫人》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张玲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仇   女性气质   女性主义   第二性  
描述: 《珍珠夫人》是菊池宽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秉持自己一直以来“人生至上”的创作理念,在作品塑造了一个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第二性的“女性气质”,有力的抨击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的压迫,呈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
从《白鹿原》看中国男权文化的经典
作者: 李君玲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白鹿原》   女性地位   中国男权文化  
描述: 《白鹿原》流露出叙述者一定的性别偏见,本文将从男性意识中的女性地位、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叙述者对性与道德关系的处理三个方面来剖析小说中的男权文化意识。
“被看”到“看”的逆转
作者: 赵红玲   来源: 艺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回望电影百余年来的发展史,无论男性为主体的经典影片《卡萨布兰卡》,还是男权世界的赞歌《007》系列影片,均没有忽视女性角色的设置。较之于西方电影世界中女性形象的热闹和多元塑造,中国电影银幕上的女性角色显得有些单薄,尤其是在起步阶段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难能可贵的是,第二代电影导演费穆不甘于女性角色被轻视被误读,他在《小城之春》中塑造的女性角色在故事讲述中完成了自我成长的救赎,这种自我救赎的倔强突破了“被看”的局限,成就了从“被看”到“看”的逆转,这种逆转是费穆对于东方女性用心良苦的援助,也是对于传统女性角色
“被看”到“看”的逆转——评《小城之春》的女性角色
作者: 赵红玲   来源: 艺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女性角色   《小城之春》   东方女性  
描述: 回望电影百余年来的发展史,无论男性为主体的经典影片《卡萨布兰卡》,还是男权世界的赞歌《007》系列影片,均没有忽视女性角色的设置。较之于西方电影世界中女性形象的热闹和多元塑造,中国电影银幕上的女性角色显得有些单薄,尤其是在起步阶段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难能可贵的是,第二代电影导演费穆不甘于女性角色被轻视被误读,他在《小城之春》中塑造的女性角色在故事讲述中完成了自我成长的救赎,这种自我救赎的倔强突破了“被看”的局限,成就了从“被看”到“看”的逆转,这种逆转是费穆对于东方女性用心良苦的援助,也是对于传统女性角色
《诗·周南·关雎》“淑女”形象
作者: 陈惠玲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形象   关雎   周南   审美价值观   具象特征   诗经   硕人   女性形象   先秦时期   审美价值取向  
描述: 《诗经·国风》中存在着大量的爱情婚恋诗篇,诚如宋代大学者朱熹所言:"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周南·关雎》便是其中的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几千年前,《关雎》开篇就是对淑
张恨水笔下现代女性的妥协与抗争
作者: 赵爱玲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妥协   《金粉世家》   张恨水   女性  
描述: 张恨水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悲剧女性形象,她们生活在男权社会背景之下,命运坎坷。本文以《金粉世家》为例,从众女性的沉沦和妥协、觉醒和反叛、自我解放三个角度入手,结合张恨水和新文学作家笔下女性的分析比较,诠释男权阴影下女性“委屈而不能求全,妥协和抗争的矛盾交织终其一生”,这一文学命题的魅力。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形象的陌生化
作者: 李君玲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陌生化人物形象   《莎菲女士的日记》   俄国形式主义  
描述: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用以描述文学以及艺术作品通过陌生化的效果而实现审美过程的达成。在丁玲的早期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作者在叙述结构、叙述视角以及细节描写等方面,有着独到之处,与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的理论有诸多暗合,在这样一种表现形式下,女性身份得以以崭新的视角去审视,从而产生了莎菲这一新女性的形象。
存在的不完满性与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性别建构:兼论《霜叶红似二月花》的个体生命存在主题
作者: 李玲   来源: 扬子江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格因素   隐含作者   生命存在   霜叶红   茅盾   性别建构   作品   女性形象   女性主体性   完满  
描述: 茅盾1940年代初发表的《霜叶红似二月花》(以下简称《霜叶》)①精美残篇,综合其早期创作中的两类女性形象,塑造了"既具有东方女性文化的阴柔资旨,又富于雄强的质素"②的张婉卿形象。作品关于张婉卿以母性情怀包容生命陷于颓丧状态的丈夫黄和光这一艺术想象,在已有研究中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同隐含作者的立场,赞赏张婉卿的母性情怀。竹内实认为:"茅盾把这
< 1 2 3 ... 10 11 12 ... 27 28 2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