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玲】搜索到相关结果 410 条
-
从《日常家用》中梅格的性格变化透视美国黑人文学思想的嬗变
-
作者:
王辰玲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哈莱姆文艺复兴
黑人女性
-
描述:
艾利斯·沃克(Alice Walker)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提出了女性主义的理论,重视文学创作中的黑人女性话语。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黑人女性群体,充分显示了她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她的短篇小说《日常家用》(Everyday Use,1913)中描写了围绕着旧百衲被(黑人传统文化遗产的象征)发生的冲突,展现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本文着重分析了女主人公梅格,从人物的失声到人物意识的凸显,进而到人物性格的凸现,逐步揭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美国黑人文学思想的嬗变。
-
《源氏物语》中的女性“物哀”美解读
-
作者:
金燕玲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源氏物语》女性
审美
物哀
-
描述: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被认为是代表了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本文分析了《源氏物语》中众多女性形象,她们是日本女性美的象征。这些女性,不论地位高低,几乎都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她们的悲剧在于“物哀”美。本文旨在通过这些形象反映了当时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审美意向。 日本古典文学的代表作《源氏物语》问世于公元11世纪初叶,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紫式部用女性特有的细致、柔美的笔触,通过大量复杂微妙的心理描写,刻画出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女性人
-
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
作者:
李玲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小说
男性中心意识
巴金
女性形象
-
描述:
巴金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小说,常常在价值取向和艺术思维两方面呈现出漠视女性主体性的男性中心意识。在天使型受难女性的形象塑造中,巴金赞美盲目从夫、泯灭女性主体意识的封建妇德;在圣女型革命女性的形象塑造中,巴金把女性抽象化为男性精神拯救过程中没有女性生命实感的革命符码、性别符码。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暴露出了中国现代启蒙文学、革命文学在性别观念上现代性不足的致命缺陷。《寒夜》等后期小说中,巴金克服了这一缺陷。
-
我国戏曲史上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邱春玲
来源: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史
《救风尘》
劳动妇女
崔莺莺
杜丽娘
《桃花扇》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剧作家
-
描述:
我国戏曲史上的女性形象邱春玲我国的戏曲从宋元的产生到明清的繁荣,历时数百年。在这期间,戏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生动感人的戏剧情节,成为我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丰富多彩的戏曲人物形象中,女性的形象尤为广大人民...
-
李清照词女性形象的性格美
-
作者:
周玲
来源:
渭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美学
性格
词
女性形象
-
描述:
李清照词一扫描摹女性专以刻翠剪红为能事的积习,善于发掘女性形象的内在美,在她的笔下,不论是天真活泼、聪慧过人的少女,还是大胆洒脱、一往情深的少妇,不论是才华出众、富于理想的知识女性,还是饱经忧患、不忘故国、多愁善感的中老年女性,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
反讽艺术与男性立场叙事——对《县领导》的一种解读
-
作者:
王百玲
来源:
飞天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场
反讽艺术
官场小说
柯文
解读
中篇小说
女性形象
全知视角
男性
政府领导
-
描述:
《县领导》是史生荣继《所谓教授》之后的又一力作,从内容来看,基本上属于官场小说。作者并非初次涉足官场题材,数年前的关
-
内布拉斯加走出的新女性——从女性主义看薇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妮亚》
-
作者:
蒋梅玲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拓荒者
创业
新女性形象
薇拉.凯瑟
-
描述:
《我的安东妮亚》是薇拉.凯瑟西部拓荒小说的代表作,作者立足于美国西部拓荒者的生活经历,刻画出了以安东妮亚为代表几位具有自立自强勇于奋斗精神的新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自强不息的鲜明性格在今天仍有催促女性奋进的现实意义。
-
旦本元杂剧寡妇形象分析
-
作者:
冯晓玲
来源: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杂剧
旦本
寡妇
-
描述:
元杂剧分旦本和末本,以女性角色主唱的为旦本。旦本杂剧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作为封建贞节观最为关注的人群——寡妇,在旦本元杂剧中仅有《感天动地窦娥冤》、《望江亭中秋切鱼会》两部作品。从数字上虽较单薄,但两部作品却较全面地反映了元代贞节观的两重性。
-
《西泠闺咏》中的女性群像
-
作者:
锺慧玲
来源:
东海中文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文述
西泠闺咏
杭州
女性形象
女性美学
-
描述:
清代陈文述《西泠闺咏》五百首诗,主要在吟咏上古以迄清代与杭州相关的女性。此书流露了陈文述对古今女性的高度兴趣与关注。本文首先考察陈文述写作的缘起与背景;其次探讨《西泠闺咏》中的女性形象,依其身分阶层,分为宫闱妃嫔、节妇烈女、闺阁才媛、姬妾侍婢、妓女歌儿、方外庶民六节论述。再者,探讨《西泠闺咏》中的女性美学。分别由德,才、色三者分析陈文述对女性的观看、期待及审美的理想,进而见出其女性书写,实亦为自我展演。
-
天使型女性:男性自我拯救的道具
-
作者:
李玲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男性中心意识
革命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温柔、纯洁、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天使型女性形象,不过是男性启蒙、革命时代依然蒙昧从夫的封建妇德典范。她们所尊奉的奴性化的爱的哲学,慰藉着受难中、奋斗中的男性主人公;她们受难甚至于死去的悲惨命运,成为男性叙事控诉罪恶社会、封建家庭的有力证据;她们的出走、新生,表达的也只是子辈男性、受压迫阶级男性拯救自我的希望。文学作品中天使型女性形象的存在,独独遮蔽了女性自己的生命经验,失落了女性的主体意识。这从性别意识角度暴露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不足的价值缺陷。
<
1
2
3
...
13
14
15
...
39
40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