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万箭穿心》看普通女性的悲剧命运
-
作者:
周玮昆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艺术
悲剧命运
人物形象
-
描述:
《万箭穿心》用原生态的叙写方式塑造了一个让人既怜又恨、唏嘘欸乃的女性形象,丈夫的自杀、十年如一日的"女扁担"生涯让漂亮的李宝莉姿色全无,粗粝的日常生活状态、泼辣倔强的汉中性格,在两性关系中始终都不讨好的悲剧命运,着实让观众掬了一把同情泪。然而面对生活巨变不卑不亢的韧性以及绝不让这个家散掉的毅力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汉中女子勇于担当的霸气。
-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身份认同的三个向度
-
作者:
周玮舒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族裔文学
文学人类学
身份认同
女性
-
描述:
小说人物形象的背后反映着个人和群体的身份认同,美国少数族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被种族和性别双重压抑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历史、文化原因的不同,各个族裔的身份认同也存在差异。本文试图运用文学人类学方法,从《土生子》、《芒果街上的小屋》、《喜福会》三部文本出发,分析其女性形象塑造的三个不同向度。
-
读严歌苓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
-
作者:
沈榆玮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第九个寡妇
严歌苓
-
描述:
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笔下塑造了一系列非同寻常的女性形象,其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寻常的人物——寡妇王葡萄。故事讲述的是在中国动荡的历史背下,王葡萄以其独特的个性,从容应对苦难,生活得有滋有味。本文对王葡萄的形象进行了解读。
-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傲慢与偏见》
-
作者:
李玮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
-
描述: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简·奥斯丁通过塑造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自然地认同。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这部经典名著进行新的解读。
-
《红楼梦》传统婚恋观管窥
-
作者:
刘玮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母之命
作家
史湘云
传统道德
《红楼梦》
传统女德
气质个性
林黛玉
婚恋观
传统礼教
-
描述:
《红楼梦》传统婚恋观管窥刘玮在肯定与认同《红楼梦》的民主主义倾向与反传统锋芒的大前提下,本文想从一个“小”问题出发,即从几位“红楼”少女如何处理两性关系问题着眼,管窥作家对儒家伦理观念(主要是女德规范)的承传。换言之,本文不涉及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整体评...
-
华服背后的困境和生命突围:以《甄嬛传》为例的后宫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孙玮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宫廷剧
女性形象
女权意识
女性
-
描述:
时下的电视荧幕及网络上,女性后宫剧作为一种热门的剧目类型,以一类特殊群体——后宫妃嫔及宫女的情感、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受到了广大收视观众的欢迎。早前的后宫剧以正史为主,其中的女性形象更多的偏重于母性光辉的描绘,2004年《金枝欲孽》上映后,后宫剧进入到一个以女性视角制作的新颖视角范围;2010年后宫剧的发展进入井喷之势,大量剧目搬上银屏,后宫剧因其通俗易懂,戏剧矛盾张力突出等原因,吸引了大量各阶层的注意,在大众文化领域开启“全民后宫”的势潮。2012年《甄嬛传》上映,这部新时期的后宫题材宫廷剧在各地卫视盘
-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夏玮璐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新时期
女性形象
研究
-
描述:
新时期以来随着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的优秀影片。而这些影片中的女性形象,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她们令人感慨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了这个时代的特点。中国的电影文化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这时期创作出来的女性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在男权文化当道的今天,我们可以看见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贤妻良母的传统女性,还是激情似火的新女性等等,往往都是按照男人的评判标准来刻画描写的。本文首先通过对新时期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类型分析,一方面通过女性形象塑造着眼于女性的发展进步,另一
-
《申报》(1919-1949)中的“女子体育”研究
-
作者:
冯维玮
来源:
成都体育学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念
《申报》
女子体育
女性形象
-
描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中国近代以来,女子体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申报》中的女子体育报道从新闻、广告和评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我国现有的有关近代女子体育的研究,发现《申报》中所报道的女子体育是当时现实社会女子体育的一个缩影。女子体育观念逐渐转变;女子形象发生了变化;女子参与体育的范围扩大,项目由少到多,逐渐丰富起来。《申报》作为当时的主流媒体为我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论《细雪》中的“永恒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樊玮娜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对于《细雪》这部作品的评价,和谷崎润一郎的其他作品一样,毁誉褒贬不一。永井荷风、日夏耿之介、加藤周一等纷纷给与了高度评价,但山本健吉、福田恒存等众多作家对于该作品的“平凡的通俗性”持批判性态度。在相关的先行研究中,伊藤整曾经提出的三个视点“①人际关系②华美的生活③永恒的女性雪子”对于本文的立论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本文将从伊藤整提出的“永恒的女性”这一视角出发,首先介绍了作品的创作情况。关东大地震之后移居关西后的谷崎,在关西文化中发现了日本的古典美,以妻子松子夫人及其姐妹为原型,历时八年创作出了这部长篇巨作《
-
父权制下“他者”的反抗: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战争小说研究
-
作者:
马宏玮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父权制框架
战争
女性主义
-
描述: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是英国当代女性畅销小说家,她对希腊文明热爱至极,非常关注发生在希腊及周边国家的战争,意识到战争带给普通家庭的伤害,故她的大部分作品都致力于描述战争背景下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女性的命运。本文运用父权制的相关理论,对希斯洛普的三部长篇战争小说进行文本细读,通过分析作者笔下形象各异的女性形象及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他者",试图明晰作者在作品中构建出的父权制框架,并解读作者为瓦解这一框架提出的策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作者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个人创作情况,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