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宫剧文化现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思齐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清宫剧   性别批评   收视愉悦  
描述: 本文从分析女性受众喜欢收看清宫剧的原因出发,借助西方女性主义传媒批评为学术资源,以近年来清宫剧中四部有代表性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宫》、《步步惊心》、《甄嬛传》作为文本研究对象,以97名女性的调查问卷作为研究数据,结合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以受众分析为主,探讨女性追捧清宫剧文化所表达的性别诉求。清宫剧不仅仅是一个需要被学术领域重视的大众娱乐现象,它的传播更蕴含了丰富的性别文化内涵。父权文化在清宫剧这种娱乐形式中得到了彰显,清宫剧的热播是以它其特有的叙事技巧、表达方式、娱乐手段将性别权力的不平等包
19C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建构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的研究
作者: 王以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形象   符号冲突   中国形象   晚清   大众传播媒介   美国传教士   基督教   形象建构  
描述: 自1830年美国第一位传教士裨治文来华起,美国传教士开始了在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传教活动。为了推动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中国的基督教化”这一最高宗教目标,在传教过程中,部分美国传教士,如裨治文、伯驾、卫三畏、丁韪良、林乐知、明恩溥等,笔者在文中称之为“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他们突破了以往以教堂为中心的传教方式,利用报刊、出版等大众媒介传播方式进行宗教及文化传播,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传教士媒介话语空间,并在这一空间中建构了传教士媒介话语中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谱系,这一形象谱系的建构有助于
论远藤周作的《深河》:以美津子的人物形象为中心
作者: 王君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表演者   母亲   女性  
描述: 远藤周作的《深河》讲述的是一个前往印度的日本旅行团的故事。由多位出场人物及其各自的特殊经历相互交错展开。通过叙述者的讲述,读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注视着各色人物背后的“秘密”。这些特定场合发生的故事里往往都涉及到了母亲或妻子。从社会性别(gender)角色上来看,无论作为“女儿”或是“妻子”、“母亲”,皆为女性的社会属性,具有一定的“等价”关系。“母亲”是女性主义的一个敏感话题,在女性主义诸多理论流派中,她都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性别身份。因此,通过对“母亲”的解读,便可以获得关于女性文学及性别文化的多元视角。但是
对普契尼歌剧《La Rondine》中女主人公的音乐及人物性格塑造的一些体会
作者: 王梦   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手段   戏剧手法   普契尼歌剧   悲剧   真实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普契尼,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热衷于描写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的歌剧理念是展示和再现平凡普通的常态生活。作为一位突出女性的歌剧作曲家,其十二部歌剧作品中有七部以女主人公名字命名,笔下刻画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人物形象。歌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即体现在它所塑造的典型人物上,本文以普契尼作品《La Rondine》中的女主人公玛格达(Magda)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从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等方面对这个女性人物进行分析和比较,试图探讨普契尼这部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美术背景中的唯美主义文学观照:以滕固、倪贻德、叶灵凤三人为中心
作者: 王菲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滕固   倪贻德   唯美主义   叶灵凤   诗画合一  
描述: 唯美主义作为一股世界性的文艺思潮,五四时期以来对中国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唯美主义大师诗画兼工的传统在一批兼具作家与画家身份的青年身上得到了延续,其中滕固、倪贻德与叶灵凤三人可看作较为典型的范例。20世纪20年代他们从美术及文学两个层面发掘唯美主义的审美偏好及艺术追求,崇尚艺术无功利论,强调“诗画合一”与自我精神的表达,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理论与心得。这三位作家的文学创作中也因此体现了唯美主义的美术创作手法及技巧,他们的大部分小说在选材上试图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冷僻空虚和对情爱性欲的渴望追求,尽管
论王国维《人间词》的悲剧意识
作者: 王燕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间词   悲剧   王国维  
描述: 王国维先生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哲学、美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人、国学大师,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学者,他是我国最早运用西方文学、哲学、美学观点和方法来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首开风气者。王国维在《人间词》里塑造了一个充满悲苦的世界,折射的是王国维的悲剧意识。王国维深谙人生的苦痛,这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受的教育、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人间词》是王国维在1904年一1920年这17年间创作的词,共115首。本文主要研究王国维的生平经历和悲剧思想之间的关系,分析《人间词》悲剧意识存在的根
论迟子建小说的诗意品格
作者: 王猛猛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意   迟子建   小说  
描述: 刘小枫在《诗化哲学》对浪漫哲学传统的诗化主题进行过如下概括:灵性是个人生命的基础,人应该靠感性和信仰生活,倡导个人生命与自然契合。迟子建无意中践行了浪漫哲学的诗化主题:追求人物内心灵性的释放,将个体的生命机遇放置在充满原始风味的大自然的背景之下,对现实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望。无论是以《北极村童话》、《原始风景》、《70年代的四季歌》为代表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清新活泼的追忆之文,或是《雾月牛栏》、《亲亲土豆》、《清水洗尘》、《福翩翩》、《解冻》式的呈现家庭伦理之爱的温馨小说,抑或《白雪乌鸦》、《伪满洲国》、《
《觉醒》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
作者: 王翰芬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过程   《莎菲女士的日记》  
描述: 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因其刻画的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女性形象,自问世到最后的经典化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褒贬不一。虽然许多评论家拿这两部作品和其他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然而,尚未有硕士论文专门比较过这两部作品。两位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女主人公艾德娜和莎菲,随着女性意识的步步觉醒,扮演着冲出时代樊笼的女性先驱角色。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两部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集中比较两位作家的女性意识,以及两位女主人公在对待她们的社会背景、社会关系和觉醒过程中女性意识的体现,以此重新审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王尧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莫迫桑   叙事理论   蛮子大妈   羊脂球   女性人物形象  
描述: 居易·莫迫桑作为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的著名作家,创造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漂亮朋友》《一生》等都是他笔下的名篇,但是他最大的成就来自于他写下的300多部中短篇小说,他与欧亨利等人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父。通过对其生平特点和其小说中人物的分析,我们发现他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这项分析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位作家。我们选取了他的名篇《羊脂球》和一篇被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蛮子大妈》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叙事理论分析莫迫桑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与风格。同时将作者本身对于19世纪
论萧红作品的生命意识与艺术取向
作者: 王求识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意识   生存困境   萧红   艺术取向  
描述: 萧红的为人与写作均有一种强烈的真实感,“她从来不在自己的生活感受之外去创作那些简单地‘图解现实’的作品,她的作品始终是‘为人生’的。”源于对现实人生的不满和失望,她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始终怀着感性悲悯和理性批判的双重情感来表现现实人生。不仅如此,她还对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命运进行了深刻地反思,认为女性的挑战其实来自于自身,女人只有自尊、自信、自强,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才能突破传统的束缚,才能从根本上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本文通过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与生命意识的反思,主要从“个体生命在生存困境下的生死爱恨”、“多重
< 1 2 3 ... 6 7 8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