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丁玲小说的形象体系及其话语指向
作者: 王夏夏   来源: 宁夏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体系   女性意识   话语指向   丁玲  
描述: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集女性、革命者、知识分子多重身份于一身,从而导致她创作中出现多重话语的交织,即女性意识、革命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这些话语随着时代的变化交替更迭,并不时发生冲突碰撞。本文依据丁玲的创作过程,探讨不同时期中人物形象的话语指向。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分析1927-1929年丁玲早期作品中鲜明的女性意识。这一部分首先论述丁玲女性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再次分析女性意识影响下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包括大胆叛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和苦苦挣扎的底层女性形象;最后是她在性别审视下塑造
女性主义视角下赛珍珠《母亲》中的“母亲”形象研究
作者: 王维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   觉醒   压迫   女性主义   赛珍珠  
描述: 赛珍珠因对中国农民形象的卓越刻画而著名,她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对土地的高度依赖、乱世坚韧的生存、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虽然不是一个战斗性很强的女权主义者,但赛珍珠无论在小说还是在非小说中,都关注并思考着妇女的命运和地位问题,她更是对中国妇女的独特命运和地位有着深刻的观察。这是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赛珍珠早年就亲眼目睹了时代强加在有天赋,有头脑的妇女身上的重负并为此感到沉痛。《母亲》是赛珍珠的代表作之一,她在该小说中塑造的无名无姓的中国母亲坚韧不拔,敢于与命
中西方女性之比较: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姚木兰与嘉莉妹妹
作者: 王琰琰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思想   儒学   女性主义   价值观  
描述: 本项科研中的研究对象是德莱塞创作的《嘉莉妹妹》中的主人公嘉莉和林语堂创作的《京华烟云》中的主人公姚木兰。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历史上,女性都是弱势群体。长期屈居低于男性的地位使女性发出渴求解放的呼声。工业化导致的社会转型期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转折点,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是如此。这一时期新女性的形象频频出现在东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嘉莉妹妹》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独立和自强上进的新女性,与当时很多女性形象有所不同。《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被林语堂视为新时代的理想中国女性,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与西方价值观的融合。本论文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解析《金色笔记》
作者: 王崔平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女性主义叙事学   叙事权威   性别政治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文坛多产而又具创新的女作家,其作品因独特的视角、多元的主题和大胆的写作技巧而著称。其中,发表于1962年的《金色笔记》是她公认的经典之作,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很高声誉。关于该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许多学者对其研究多集中于女性主义视角,而这恰恰与作者本人创作初衷相悖。小说中,莱辛赋予了女主公安娜伍尔夫观察周围事物并诉说自身经历的权力,借此莱辛颠覆了男性传统的统治地位,建构了女性的叙事权威。基于对莱辛及其作品的以往研究成果,本文试图运用美国学者苏珊·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
论“女兵作家”谢冰莹
作者: 王磊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冰莹   女兵   女性解放   战争  
描述: 本文主要是讨论“女兵”作家谢冰莹在去台湾之前的文学创作历程,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之外,分为四章开始讨论。“引言”部分主要是对谢冰莹在去台湾之前的文学创作进行一下梳理,并阐明本文写作的意义、目的与方法。第一章“第一‘女兵’作家谢冰莹”,本章内容分为两节,首先是她身处的环境对她的熏陶;其次是介绍她的文学创作历程充满着怎样的艰辛。第二章“谢冰莹的小说创作”,分别从小说创作的主题和女性形象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谢冰莹的散文创作”,本章分为两节进行论述,第一节重点介绍女兵形象的出现及其影响,第二节主要介绍
哈金《等待》中的东方主义建构
作者: 王杨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方主义   哈金   《等待》   萨义德  
描述: 《等待》是哈金创作生涯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在1999年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也为哈金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作为美国少数族裔的一员,哈金用自己的英语写作赢得了主流读者的青睐和文学界的关注,但与此同时在中国学术界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本篇论文通过文本分析,试图揭示哈金作品中的东方主义建构。这种建构揭示了哈金写作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迎合西方对东方刻板形象的建构。哈金的写作与西方对东方的习惯思维是一致的,这也就是他的作品为什么会呈现出东方主义色彩的根源。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哈金的个人生平,
女性主义视角下《秘密花园》两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作者: 王燕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秘密花园》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自20世纪70年代“文化转向”进入翻译研究以来,人们不再笼统的将翻译看作是一项机械的语言转换,而是关注到翻译的文化内涵。此时女性主义与翻译结合而生的女性主义视角又称性别视角成为学者们关注的一个新焦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也随之产生。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大胆的挑战传统的忠实原则,不再将原文和原作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译者应该全部隐身;而是强调译者主体性,认为译者应该忠实于女性主义的“写作项目”。有些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时采取劫持、增补或加写前言或脚注来突出女性身份,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另外一些译者更青睐于同性作家的作
艾伦·奥兰斯卡:伊迪斯·华顿笔下当代文明社会的高尚野蛮人
作者: 王涵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伦·奥兰斯卡   高尚野蛮人   《纯真年代》   伊迪斯·华顿  
描述: 伊迪斯·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女性作家。其获奖作品《纯真年代》是其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亦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出身于纽约上流社会的华顿,对于老纽约上流社会的风俗十分了解,她在许多作品中都以此为题材,并传达了作者本人对于老纽约社会的思考。《纯真年代》这部小说以19世纪末的老纽约为社会背景,围绕艾伦、梅以及阿切尔三人的恋爱关系,讲述了上流社会的人生百态。华顿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艾伦·奥兰斯卡这一深入人心的女性形象。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华顿对于艾伦的塑造,从
中国谍战题材电视剧中女间谍形象的嬗变
作者: 王舒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嬗变轨迹   谍战题材电视剧   女间谍形象  
描述: 1981年《敌营十八年》拉开了谍战题材电视剧的序幕,在之后将近三十年的道路中,谍战题材作为比较特殊的电视剧类型,陪伴电视剧大家族共同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这一题材的电视剧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巨大的变化,譬如角色设置、叙事方式、主题彰显以及美学旨趣等。谍战题材电视剧在这将近三十年的变化中,既反映出了大众审美文化正在向多元化迈进,同时也展现出谍战题材电视剧自身艺术魅力的雄浑壮魄。近年来谍战题材电视剧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间谍形象,并且这些曾经在剧中只是以配角出现的女性形象,如今也越来越多的成为剧中的主角。这些鲜活
当前我国女性媒介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王琳   来源: 渤海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媒介   两性平等   性别意识  
描述: 随着我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女性媒介也随之迅速成长起来,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为使我国的女性媒介进一步得到完善,在总结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还需要拓展思路,使女性形象在媒介传播中得到客观、公正的反映,并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大众传媒,加强传媒自律,让男女两性平等的观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实现大众传媒之中真正的两性平等。本研究第一部分是女性媒介的界定和发展,对不同学者关于女性媒介的界定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本研究中女性媒介的定义,同时对我国女性媒介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第二部分是我国女性媒介的现状及社会功能,
< 1 2 3 4 5 6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