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独具慧眼观两性别具匠心品女人: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   文本   女性主义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时代和历史的巨大变迁,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女性从历史地表之下浮出的艰辛和在同男性子辈并肩反抗压迫的历史之中伴随着文学话语的流变,常彬教授的专著<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对女性文学话语的流变予以重点的关注与详尽的阐述,从中可以看出常彬教授在女性文学方面的造诣和研究的深入.
从池莉《她的城》谈女性写作的新走向——女性文学教学札记
作者: 王叶青   来源: 荆楚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姐妹之邦   女性写作   日常生活   性别话语  
描述: 池莉《她的城》以广阔的生活场景、清醒的性别意识和深刻的反思力度呈现了女性写作一个新的书写时代。种种迹象表明,女性写作正以平静而从容的姿态,深入到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重叙姐妹之邦,探寻双性对话,获得性别身份认同,努力构建全新的性别话语,从而在实现女性自我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生命的丰富多彩,思考人的全面解放及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女性学”课程设置初探
作者: 王振杰   来源: 职业时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领域   课程设置   专家学者   女性发展   女性学   改革开放   20世纪80年代   学科建设  
描述: 女性学作为一门学科源于西方,形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基于社会改革开放和女性发展的需要,得以迅速发展。在短短的20年中,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女性学学科建设从无到有,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构成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女性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目前在我国教学机构和学术领域尚属初创阶段,至今未能进入学术殿堂的主流,特别是在课程体系、教育内容等方面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
后现代女权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王思懿   来源: 新科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现代女权主义   女性话语   种族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性别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后现代女权主义是当代西方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一股哲学文化思潮,是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合流与互动的产物。少数族裔妇女认为,不仅性别,而且种族、文化、阶级等诸多因素都参与了女性主体建构。华裔女性写作研究以多元视角丰富我们对女性的认知方式。本文通过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对在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潮流下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进行梳理。
传统文化浸润下的古典女性诗词
作者: 王爱红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女性诗词   女性文学   传统文化  
描述: 古典女性诗词不仅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渊源。古典女性诗词在传统文化的观照下,从前期的“闺怨”题材到后期明清时期的表现女性意识和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理想,直接或间接影响或促成了“五四”时期和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走出女性心灵的樊篱--新时期女性文学若干心理症结的梳理
作者: 王琳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气质   女性心理   女性写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文学   女性自我意识   爱情乌托邦  
描述: 新时期女性写作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从一开始,女性心理便成为女作家们注目的重点。本文对这一时期女性文学(主要是小说)中所反映出的若干心理症结作出梳理,对文学的性别问题、女性爱情观与价值观、女性气质、女性幽闭心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勾划出80—90年代女性文学的心理流变轨迹
“以女性民俗实践者为中心的情境研究”探索
作者: 王均霞   来源: 民俗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境化知识   妇女   女性民俗实践者   现象社会学   民俗学整体研究观  
描述: 作为女性学与民俗学的交叉学科,女性民俗研究拥有“关于妇女”与“为了妇女”的双重使命,但以往的研究因将女性民俗实践者抽象成普遍意义上的“妇女”而导致了女性民俗实践者在研究中的缺席/失语。“以女性民俗实践者为中心的情境研究”将女性民俗研究置于中国民俗学研究的整体框架下,通过对中国民俗学整体研究观的借鉴与反思,同时借助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情境化知识”概念以及现象社会学的相关理念,尝试构拟一种个体的女性民俗实践者及其视线在场,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考察具体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女性民俗实践者与女性民俗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女
爱的探寻与爱的解构——张洁文学创作主线研究
作者: 王虎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的解构   张洁   女性文学   爱的探寻  
描述: 张洁作为新时期文学中女性作家的代表,她的大多数作品是围绕着对"爱情的探寻"的主线展开的。张洁小说的创作阶段是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对爱的思索,直到对爱的解构,始终在探寻着爱情的价值与意义。张洁的成长经历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作为女性无法脱离具体的历史时代,处在传统伦理与革命需求的双重压制下。张洁作品通过对爱的痴迷、爱的困惑、爱的反思直到对爱的解构,展现了女性在男权压制下的痛苦与无奈;表现了处在传统向现代转型期的女性,所面对的爱情、婚姻与生存困境;开拓了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广度与深度。
爱的探寻与爱的解构——张洁文学创作主线研究
作者: 王虎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的解构   张洁   女性文学   爱的探寻  
描述: 张洁作为新时期文学中女性作家的代表,她的大多数作品是围绕着对“爱情的探寻”的主线展开的。张洁小说的创作阶段是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对爱的思索,直到对爱的解构,始终在探寻着爱情的价值与意义。张洁的成长经历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作为女性无法脱离具体的历史时代,处在传统伦理与革命需求的双重压制下。张洁作品通过对爱的痴迷、爱的困惑、爱的反思直到对爱的解构,展现了女性在男权压制下的痛苦与无奈;表现了处在传统向现代转型期的女性,所面对的爱情、婚姻与生存困境;开拓了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广度与深度。
论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蒙昧和觉醒
作者: 王芳   来源: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少数民族女性文学   蒙昧  
描述: 古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一直演绎着“闺怨”的情绪。“五·四”反封建浪潮 ,使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开始在社会变革、改造中表现女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建国后十七年时期 ,而女性意识的蒙昧与觉醒正是造成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多年狭隘创作模式和第一次大的转型的内在动因
< 1 2 3 ... 12 13 14 ... 152 153 1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