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王志萍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书写   文化内涵   当代新疆文学  
描述: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术思想的“空间转向”和文化全球化的“差异”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1980年代中叶以来,地域文学研究思潮和多民族文学研究思潮渐兴。在这两种思潮中,新疆文学成为一个颇具魅力的学术领域。本论文以当代新疆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性别书写”为中心展开,在当代新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对当代新疆文学性别书写进行整体观照,考察其文化内涵。论文第一章,首先阐释性别角度之于文学研究的意义和有效性。在文化研究的学术范畴中,将性别的视角引入地域文学研究,是在性别诗学和地缘诗学相结合的层而
韩国女性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以国会选举为中心
作者: 王月倩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参与   韩国   国会选举   女性  
描述: 政治民主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在国会中所占的席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女性参政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中国的邻国,韩国在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后,试图摆脱政治上男性垄断、排斥女性的局面,尽早实现政治民主化,为此政府及社会各界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女性参政的政策措施,如“比例代表制度”;韩国女性参政团体借鉴西方经验不断壮大队伍,开展各项推动女性参政活动。在各方努力下,韩国女性的性别赋权指数从1997年的全球第78位上升到了2006年第53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韩国20
婚姻,人性与创作:《傲慢与偏见》与《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
作者: 王婧媛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尼罗河上的惨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描述: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在核心,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本文以女性意识为切入点,对《傲慢与偏见》和《尼罗河上的惨案》两部题材不同,写作时代背景不同的小说进行分析比较,力图将两部作品置于历史背景下对其女性意识进行研究。 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构成。在引言部分,作者主要就该课题进行文献综述,并阐明了选题意义。正文分五章来进行论述。第一章首先对女性意识进行了简短的概述,论述了女性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早在17世纪,有些女性已经涉足文坛,显示出
世界文学视野中的穿越小说研究
作者: 王佳可   来源: 北大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类   细读   文化研究   穿越小说  
描述: 穿越小说(Time Travel)1733年起源于英国,在世界文学范围内有二百多年的书写发展史,是颇为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但是至今为止,对穿越小说单独进行的文类学研究却很少,对其在中国当代文学地图中的作用考察亦尚显不足。本文从文类学出发,试图对穿越小说这一文类进行文学的内部及外部研究,将焦点从某一文本拓宽至某一文本序列,随之扩散至某一文学现象产生的背后动因和变化趋势,最终勾勒出这一文学现象对当下文学地图的变迁具有何种意义。笔者认为这样的研究方式有助于跨越不同文本间区别的界限,从整体上
揭开母亲的面纱
作者: 王丽红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少红   母亲形象   影视作品  
描述: 在西方的父系—男性话语中,“母亲”一直是“他者”,而在中国的传统话语中,“母亲”似乎也已成为被异化的女性形象,体现并传承了男性的霸权意志。在影视行业,男性掌控话语言说的“主流”地位,女性很大程度上没有言说自身的权利,女性的存在、女性的处境及女性的本真体验与言说欲望一直受到忽视。在男权控制下的电影文本中,“母亲”主体地位被消解,主体意识被“歼灭”,她们或者是被传统美德“捆绑”,成为没有自我的“天使母亲”;或者是完全被父权制所规训,成为其的“帮凶”和“共谋者”。李少红作为中国“第五代”女导演中的翘楚,她的作品
花开,在不同的世界:西方文学中的贞德形象研究
作者: 王丽莉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学   贞德形象   贞德   女权主义   女性地位  
描述: 法兰西民族巾帼英雄贞德的事迹和传说,一直是欧洲众多文学艺术家兴趣的焦点和表现的对象,在文学与艺术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西方文学和艺术史上形成了一系列有关贞德的形象。贞德故事经历了史传记载、绘画、戏剧、小说、电影等多种途径,作品颇丰。这些作品不仅显示了文学艺术独特的魅力,而且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意识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材料。 在莎士比亚、席勒、阿·法朗士、马克·吐温和萧伯纳等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作家的创作中,贞德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反映出不同的思想倾向与美学意蕴。贞德最初
身体修辞:男性杂志封面女郎的社会学研究
作者: 王佳毅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社会学   性别歧视   社会文化   封面女郎   男性杂志   女性媒介形象  
描述: 对于女性媒介形象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已形成一些经典范式——国内外一些研究学者通过分析电视、报纸、杂志、广告中反映性别角色的内容,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现实相比较来探讨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媒体经常将女性边缘化或是表现出对女性的刻板成见或显示女性在媒介中的刻板形象——女性始终处于被动的、驯服的、附属的社会地位。由此,媒体进一步宣扬了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从而充分地满足了父权社会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体制需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媒介形象的解读不应再停留于此。最近的国外媒介女性形象则注重女性“社会身体”的研究
多丽丝·莱辛作品中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分析
作者: 王艳君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国文学   小说《野草在歌唱》   逻各斯中心主义   解构分析   文学创作   种族关系   莱辛作品   男权主义  
描述: 作为英国文学最具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多丽丝·莱辛以多变的文学视角和丰富的文学成果享誉世界文坛。其作品几乎涉及二十世纪各个方面:种族主义、共产主义、女权主义、神秘主义、现代心理学等等。而莱辛作品的最基本主题则是探讨不同种族以及两性之间的关系。 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莱辛孜孜探寻个人在现代社会如何寻求完整人生的道路,无论面对着怎样的挑战。莱辛以此来挑战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在莱辛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她解构逻各斯中心的足迹。《野草在歌唱》和《金色笔记》只是莱辛解构逻各斯中心主题的两个代表作。 出版
《续世说》浅探
作者: 王志新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文价值   母题   形象塑造   续世说  
描述: 《续世说》十二卷,孔平仲撰。此书依《世说新语》的体例和类目,搜集自刘宋到唐五代后周的士大夫言行分类编撰成书,乃“编宋至五代事,以续刘义庆之书也”,“旧本分纂前言为要览,略而未备,爰有博雅君子,效而增广之,此《续世说》之所以作也”,内容多取自《南史》、《北史》《旧唐书》《旧五代史》等正史,史料充实,立论有据。本文旨在通过对《续世说》中体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各个阶层人物进行研究探讨,了解《续世说》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色。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北宋笔记的特征,包括北宋笔记发展的概括和北宋笔记的主要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主义叙事角度
作者: 王晓波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角度   张爱玲小说   叙事   女性主义  
描述: 张爱玲的小说是一种“女性经验”的阐释——她自己的经验或他人的经验——这种经验被放入一种与文本的生动而具创造性的关系之中。张爱玲将文本想象为女性生活的历史场域,她是从自己独特的女性主义叙事角度来进行小说创作的,从而使得她的书写富于“女性经验”的隐喻力量,是以女性的敏锐观察、思考及写作去破除父权体制作为文化轴心的一种努力。 张爱玲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女性,她通过女性主义的叙事创造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女性世界,本文试图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儿形象、妻子形象和母亲形象的分析探讨中国传统女性的边缘性文化困境——躯体被
< 1 2 3 ... 122 123 124 ... 152 153 1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