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1539 条
-
解析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女性意识
-
作者:
王晓奇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托妮·莫里森
身份转化
黑人
-
描述:
在美国,虽然白人主流文学占主导地位,但黑人文学也是美国文学及美国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在美国和世界文坛都取得了骄人的 成绩,被认为是美国黑人文学、黑人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崭新的能量中心”。黑人男性作 家主要关注的是停留在社会和经济层面上的种族问题,对黑人遭受的歧视和压迫发出抗议 之声,而新一代的黑人女性作家则描写美国黑人女性的独特经验,拓宽了文学的创作主题。 在众星璀璨的黑人女性作家中,托妮·莫里森当属其中的佼佼者,更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
-
《七日谈》中女性面对婚姻的不忠
-
作者:
王蓓丽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七日谈
婚姻
不忠
女性
-
描述:
十六世纪的法国正处于文艺复兴伊始,法国文学亦是如此。在众多作家中,玛格丽特•德•纳瓦尔是地位相当特殊的一位。首先,她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其次,她拥有显赫的王室头衔——她是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姐姐,纳瓦尔国王的妻子,亨利四世的外祖母;最后,她是当时人文主义者的资助者和保护人。良好的家庭背景使得德•纳瓦尔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此外,当时的宗教改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家的思想。这位集智慧和权势于一身的女性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倾其心血创作了《七日谈》。《七日谈》是德•纳瓦尔模仿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而创作
-
托尔斯泰笔下女性人物形象的性别文化阐释
-
作者:
王永奇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被阉割的女性
男权社会
现实主义
他者
女性主义
-
描述:
托尔斯泰笔下的女性形象为数众多,特点各异。在以往对托尔斯泰笔下娜塔莎、安娜、马斯洛娃这三大女性形象的分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加之托尔斯泰又是一个妇女观较为保守的男性作家,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以女权主义理论兴起时期的代表理论为参照系,兼及性别社会学等理论,在进行详细的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女性主义形象批评方法,对这三大女性形象进行新的解读,总结人物形象的演变轨迹,探讨形象演变的深层原因,勾勒作家的思想转变历程。 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 娜塔莎:被阉割的女性。在创作于十九世纪六十
-
俄罗斯社会转型期女性期刊研究
-
作者:
王艳丹
来源:
中国传媒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期刊
俄罗斯
社会转型
《女工》
-
描述:
《女工》(Работница)杂志在列宁的领导下创刊于1914年3月8日,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公开发行的第一个妇女杂志。《女工》杂志深受妇女和女工欢迎,它在布尔什维克党准备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对妇女和女工进行政治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方面起过巨大作用。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社会转型,《女工》杂志也进入了复杂艰难的变革过程。从起初度过转为自主经营后的生存危机,到后来国际国内新兴女性时尚期刊的强大冲击,直到目前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平稳发展,《女工》杂志紧随时代的变迁也做出相应的发展对
-
约翰·多恩爱情诗中矛盾的女性观
-
作者:
王洪宁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约翰·多恩(1572-1631)是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以其奇特的意象运用和独特的风格吸引着读者。多恩一生创作了约200首诗,其中大部分是爱情诗。他的爱情诗中充满了奇思妙想,但似乎多恩所使用的意象与他所要表达的主题毫不相关。这些意象虽然看起来过于玄妙,然而恰恰是这些奇特意象体现了多恩的博学以及机智的头脑。同时这些与爱情相关的诗歌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女性的不同情感。在多恩的诗中,女性既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圣女,同时也是虚伪的爱情骗子。在对多恩诗歌的理解过程中,如果仅仅把他的诗看作是对
-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法国中尉的女人》
-
作者:
王海辉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莎拉
后现代主义
-
描述: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法国中尉的女人》在他的创作中举足轻重。全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论述。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国内外学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状况,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研究的不少,但从女性形象切入探讨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色的却不多。本文拟以此为契机,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关照。正文分三章。第一章尝试将《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同名主人公放到维多利亚女性长廊之中,通过与维多利亚其他小说所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的对比,凸显出莎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追求绝
-
美国男性在婚姻与家庭中角色的变化
-
作者:
王方霞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角色变化
婚姻与家庭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
描述:
欧茨在当代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堪称一个较为奇特的现象。首先,她有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评论家、编辑和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并且以多产闻名,自五十年代末起至今的五十年间共创作各类体裁的作品一百多部。同时,她以独特的社会观和鲜明的艺术观成为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她对美国社会潜在的暴力倾向的无情剖析和在艺术形式上独具一格的探索创新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引发了评论界毁誉参半的评价。对欧茨的作品颇有微词的评论家无非是指责她两点:一是说她的作品连篇累牍的都是描写暴力。女权主义批评者则指责她的作品缺乏女权主义
-
男性世界中的女性:索尔·贝娄小说《赫索格》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王晓薇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赫索格》
外国文学
女权主义
-
描述:
本文对索尔·贝娄小说《赫索格》的女性主义进行了研究,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分析了《赫索格》中的六位女性人物。文章认为,赫索格的母亲,黛西,菲比,园子四位女性,或者被剥夺了争取经济独立的权利,或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自由,因而不可避免地成为男权社会的弱者和牺牲品。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玛德琳和雷蒙娜。作为新女性的代表,她们执著的追求自身价值和幸福。具有战斗性的玛德琳渴望摆脱男权社会的束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成熟独立的雷蒙娜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展现了完美的女性形象。
-
The Image of Emma Shaped by Irony
-
作者:
王红丽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玛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反讽
-
描述: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位重要女性小说家。她先声夺人,在小说创作中率先发出了女性主义的呼声。长期以来,女性被剥夺了在智力和文化上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因此世俗偏见认为,女性无论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中都没有能力作出正确的选择,实现自由的意志。而奥斯丁一生共创作的六部小说均把年轻的女性作为第一主人公,提到读者的第一视野,确立了女性身份,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女性形象。同样,在其作品《爱玛》中,作者塑造了一位年轻、漂亮、聪明、令人喜爱的女主人公爱玛。作品《爱玛》自1816年问世以来,受
-
从影片《紫色》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人物形象看中美女性文化
-
作者:
王瑞琨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电影
中国
女性文化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论文从中美两部女性主义的影片《紫色》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通过女性形象的不同命运来展示中美两国不同的女性文化。女性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指与作为人类群体的女性的特征相联系的文化现象,主要包括女性所具有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自然活动方式、社会活动方式、精神活动方式——以及为这种独特的活动方式所创造、所凭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产品。女性文化是女性区别于男性的标志之一,它具有生命文化、情感文化、个体文化的特色。女性主义始于18世纪的人文主义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它实际上是女性要求在政治,社会和教育上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