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泰戈尔长篇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的杂糅性
作者: 王菲菲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建构   杂糅性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东西方文化   长篇小说  
描述: 作为近现代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为后人缔造了一座意蕴深远、内涵丰富、绚烂至极、别具一格的文学圣殿。泰戈尔的生活和创作正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主义转型期,印度的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外来现代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泰戈尔的成长,对东方和西方也就是帝国主义与被殖民地之间的文化关系有着切身的感受和深刻的思考。这些无疑在诗人的诗歌中有充分表证,但无论从创作数量、创作手法、还是从作品题材来看,长篇小说在泰戈尔的作品中都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它们是作者对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与
茱莉安德鲁斯与类型选角
作者: 王钰婷   来源: 国立中央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茱莉安德鲁   电影明星   类型选角  
描述: 本論文旨在探討茱莉安德魯斯(Julie Andrews)於1964到1982年間的電影,以及她與製作人們為克服類型選角(typecasting)所採用的幾種對策。1960年代中期,安德魯斯的電影生涯因膾炙人口的《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 1964)和《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 1985)達到巔峰,但銀幕形象也因此被定型受限,加上當時電影工業及市場的改變,導致安德魯斯的事業迅速下滑。為因應類型選角的問題,導演與製作人們採用三種對策。第一種對策,製作人們讓安德魯斯嘗試在
浓重之中作淡远之想:试论铁凝小说对“荷花淀”派的精神师承
作者: 王岩岩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孙犁   “荷花淀”派   体贴和爱   铁凝  
描述: 铁凝是一位执着地在自己的创作领域里辛勤耕耘的当代女作家,新时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作为河北作家和深受孙犁启蒙和影响的作家,铁凝的小说创作必然受到“荷花淀”派精神的影响,不管是孙犁对铁凝走上文学之路的影响,还是文学创作中审美情趣的表达、女性群像的塑造,铁凝的小说中总能找到“荷花淀”派的影子。即使她刻意改变作品风格,走上冷峻严肃,甚至残酷悲壮的路子上,但存留在她人性本质中的“善”与“温情”总会为她的作品留下一定的空间。如果为这种对历史,对社会的宽容柔顺之情寻找文学渊源,那么只能回到孙犁。本论文在绪论中
政治规约下的“日常生活”呈现:从女性人物角度解读“十七年”短篇小说
作者: 王晓庆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十七年”短篇小说   女性人物  
描述: “日常生活”与个体人的存在和发展息息相关,自1980年代以来,有关它的文学叙事及相关文学研究方兴未艾。而在此前由于“日常生活”受到国家意识形态的拒斥,在“十七年”文学的叙述中处于离散的状态。短篇小说因其能够快捷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日常生活”在有限的范围内得到了呈现。文学文本“日常生活”的呈现都有女性人物参与其中,在“十七年”短篇小说中亦然。以“女性人物”观照“十七年”短篇小说可以发现,在时代政治的强大规约之下,不论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公共空间,还是个人的日常活动中,“日常生活”的表征趋向于“崇高”、“纯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霍普·莱斯利》
作者: 王维荣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事件和人物   新历史主义   《霍普·莱斯利》   女性人物  
描述: 凯瑟琳·玛利亚·塞奇威克是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她的历史小说《霍普·莱斯利》(1827)是美国内外1850年之前最畅销的图书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塞奇威克对传统“历史”和“欧洲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塞奇威克如何在“真实”史实基础上,重新描述和刻画殖民地时期一些著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塞奇威克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殖民地时期欧洲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清教徒和异教徒之间的冲突,父权社会中女性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空间以及女
《红楼梦》自杀人物及现象研究
作者: 王子溪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尊   抑郁症   二分思维   自杀   《红楼梦》  
描述: 本论文以《<红楼梦>自杀人物及现象研究》为题,研究对象为小说中出现的十三位自杀人物,包括秦可卿、瑞珠、金哥、守备之子、金钏、鲍二之妻、尤三姐、尤二姐、司棋、潘又安和鸳鸯,以及在小说中出现的种种自杀情节和现象。文章从心理学的视角对这些自杀现象进行定义、分类和归纳,重点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方面分析这些自杀人物和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探寻小说设置诸多自杀人物和情节的意义。文章分四章,并有绪论和结论两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价值,简要归纳了《红楼梦》自杀人物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论文所要解
An Analysis of Victorian Complex in Virginia Woolf's Fictions:Mrs. Dalloway and To the Lighthouse
作者: 王琼琼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维多利亚时代   弗吉尼亚·伍尔夫   《达洛卫夫人》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典型的维多利亚家庭,是20世纪初的英国经典作家之一。近来关于伍尔夫和维多利亚时代复杂关系的探讨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认为传统和现代的写作特点在伍尔夫的创作中均有所体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她的两部现代主义代表佳作《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为文本依据,探究伍尔夫创作中的维多利亚情结。伍尔夫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复杂感情在这两部作品中均有所体现。从她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可以看出,维多利亚时代对伍尔夫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剖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尤其是维
浅谈民国法学与女性身份建构:一种历史文本的分析
作者: 王红英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女性身份   男女平等   民国法学  
描述: 中国传统女性的身份在一些文学作品和学术作品上都有或形象或理性的表达,对女性在古代法律文本中的地位进行研究,得到的是“男尊女卑”的范式结果。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女性不能置身事外的受到政治时局、社会思潮的冲击,发出了“男女平等”的诉求,法律逐渐发生转型,女性在法律生活中的命运也发生着变化,法学研究也从各个角度对女性地位进行着表达。本文从法律文本和法学著述两个层面,对女性身份进行历史文本的考察,以此来阐述女性在法律表达和法学著述中的身份地位。本文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引论。本章首先就选题进行了简单的叙述,从自身出
农村未婚回流女性的生存现状研究:以X省X县X镇为例
作者: 王文鸽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流原因   特征   农村未婚回流女性   生存现状  
描述: 我国农村青年向城市地区以及工业发达地区的流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庞大的群体中,女性占大约三分之一,她们是一个流动的群体,常年往返于乡村和城市之间,其中,一部分女性最终选择从城市返回家乡,而在这一部分女性中,未婚者占到一定的比例。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这些外出务工后从城市返回家乡的农村未婚女性,研究目的在于关注她们回流后的生存现状,为她们未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为政府更好的利用这一宝贵的人力资源做出依据。本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定性研究,包括文献研究、入户深度访谈以及观察法。以往学界对回流的研究关注
幸福的秘诀:论《小妇人》中的家庭伦理
作者: 王路瑾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崇拜   家庭伦理   母亲身份  
描述: 路易萨•梅•阿尔科特(1832-1888)是美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作家。她以质朴的笔触在其成名作《小妇人》(1868-1869)中描写了马奇一家温暖感人的家庭生活。她所写的儿童读物积极健康,被广泛认为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但是,从《小妇人》出版伊始,乃至以后的一百多年间,阿尔科特通常只被视为通俗作家,更确切地说,其作品被定义在儿童文学范畴而未能被视为严肃文学作品加以审视。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小妇人》在学术界的研究热度逐渐上升。但是,对于这部作品的文学研究多集中于主人公乔
< 1 2 3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