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搜索到相关结果 765 条
-
从象征主义角度解读《小城畸人》
-
作者:
王晓静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城畸人》
安德森
孤独
交流
象征主义
-
描述: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他的小说不仅吸引了很多评论家和学者,还对随后几个世纪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美国著名现代作家威廉·福克纳;欧内斯特·海明威;弗朗科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在安德森所有的作品中,《小城畸人》是他最成功的的作品。自小说出版以来学者们已经从多个角度去阐释该小说,但对其象征主义的解读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拟从象征主义角度对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进行解读。通过对小说场景,人物和物品的象征主义解读,论文探讨了十九世纪后半叶美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
真实的谎言:新世纪中国大陆谍战剧论略
-
作者:
王艳峰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策略
新世纪
谍战剧
-
描述:
谍战剧是中国大陆近十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电视剧类型之一,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并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但是也正是因为谍战剧的持续热播,出现了不少跟风之作,影响了这一类型剧的正常发展,因此认真总结新世纪大陆谍战剧的成败得失,特别是在叙事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为谍战剧下一步的发展指明出路,已经成为当下学术界的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新世纪中国谍战剧的叙事策略入手,对其做一个系统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其中,前言部分主要对谍战剧的故事背景和发展历程做一总结梳理,将其发展历程分为孕
-
《红楼梦》自杀人物及现象研究
-
作者:
王子溪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尊
抑郁症
二分思维
自杀
《红楼梦》
-
描述:
本论文以《<红楼梦>自杀人物及现象研究》为题,研究对象为小说中出现的十三位自杀人物,包括秦可卿、瑞珠、金哥、守备之子、金钏、鲍二之妻、尤三姐、尤二姐、司棋、潘又安和鸳鸯,以及在小说中出现的种种自杀情节和现象。文章从心理学的视角对这些自杀现象进行定义、分类和归纳,重点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方面分析这些自杀人物和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探寻小说设置诸多自杀人物和情节的意义。文章分四章,并有绪论和结论两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价值,简要归纳了《红楼梦》自杀人物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论文所要解
-
论《世说新语》的性别审美观
-
作者:
王玉铭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审美观
影响
人物类型
《世说新语》
女性审美观
-
描述:
《世说新语》,被称为“魏晋文化具体而微的百科全书”。本文即从“性别审美”这一角度审视《世说新语》中的性别文化现象。该论题属于人物美学的范畴,但相对于一般的人物美学研究而言,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性别”特征。对于这个论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世说新语》中基于性别的人物类型。考察《世说新语》类目命名及设置,统计《世说新语》中人物的性别构成,分析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的不同类型,并分析这种性别类型表现中蕴含的性别冲突问题。 二、《世说新语》的男性审美观。总结《世说新语》多种男性类型所体现的不同的男性美和男
-
An Analysis of Victorian Complex in Virginia Woolf's Fictions:Mrs. Dalloway and To the Lighthouse
-
作者:
王琼琼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维多利亚时代
弗吉尼亚·伍尔夫
《达洛卫夫人》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典型的维多利亚家庭,是20世纪初的英国经典作家之一。近来关于伍尔夫和维多利亚时代复杂关系的探讨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认为传统和现代的写作特点在伍尔夫的创作中均有所体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她的两部现代主义代表佳作《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为文本依据,探究伍尔夫创作中的维多利亚情结。伍尔夫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复杂感情在这两部作品中均有所体现。从她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可以看出,维多利亚时代对伍尔夫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剖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尤其是维
-
论普契尼歌剧的悲剧人物形象塑造
-
作者:
王燕丽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歌剧
悲剧人物
形象塑造
-
描述:
普契尼,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一生所创作的十二部歌剧中绝大部分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的歌剧舞台上连年上演。普契尼的歌剧继承和发扬了意大利歌剧传统,在把握剧场和音乐
-
当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理论与实践
-
作者:
王春聆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中国妇女
-
描述: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在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妇女问题,而这些妇女问题的出现无不和中国妇女解放所走过的道路有关。因此,疏理和研究中国妇女解放的理论和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显得至... >> 详细
-
寻找自由:兔子四部曲中兔子历程的存在主义初探
-
作者:
王成峰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兔子四部曲
自由追寻
“处境”
超越
存在主义
-
描述:
本文试图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尤其是他的自由理论的基础上,对兔子四部曲中兔子对自由的追寻进行分析。约翰·霍耶·厄普代克(1932—2009)是公认的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四十多年时间里,他勤奋著书,平均一年著书两本。然而,真正让他一直享誉全球的是他倾注三十年心血创作而成的兔子四部曲,其主人公“兔子”更是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兔子被视为当代美国民众的代表。他是一个真正的美国白人:接受教育、服军役、有份工作和家庭而且过着体面的生活。不过,兔子发现他被困住了,生活一团糟,因此他想跳出来,
-
多丽丝莱辛的追寻
-
作者:
王晓君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正义
幸福
追寻
-
描述:
多丽丝·莱辛作为英国战后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生命中充满了对公平、正义、幸福、写作的追寻。如同笔下的众多女性人物一般,莱辛是一位集众多角色于一体的知识女性:活跃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穿梭于各类左翼作家团体,参加品目繁杂的集会……我们试图对社会活动中、个人幸福道路上、自我实现过程中的莱辛进行评析。在对其人生轨迹分类概括的同时,希望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追寻”的本质及影响。 通过研读国内外莱辛研究专著,及对国内研究所处阶段的分析、判断,认识到莱辛研究中存在的偏差与不足。在通读莱辛回忆录、作品的基础上,一位敢于面
-
莫里森笔下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的妇女主义解读
-
作者:
王晓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原型人物成长之旅
《所罗门之歌》
颠覆成长主义小说传统
-
描述:
作为当代最富盛名的美国当代非裔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称自己为:“黑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带有鲜明的种族、文化和性别特征。《所罗门之歌》是她的第三部小说,曾登上过《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为她捧回过美国国家图书奖,被公认为是标志着她文学创作走向熟的重要作品。这部小说最为独特之处在于,此前托尼·莫里森笔下的所有作品的主角都是女性人物,《所罗门之歌》是她唯一围绕男性人物作为主人公展开故事的小说。更重要的是她采取了西方经典成长小说模型展开叙事。自发表以来,许多评论家都将它视为莫里森创作理
<
1
2
3
...
65
66
67
...
75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