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莱茵石女奴
作者: 芭芭拉·波洛克   张璞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美国人   女主人公   现代艺术博物馆   艺术家   工作室   艺术中心   女性形象   审美标准   托马斯  
描述: 米卡琳·托马斯作品中大胆的、曼妙身材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艺术史中对非裔美国人的审美标准。在米卡琳·托马斯(Mickalene Thomas)的工作室,位于离布鲁克林海军大院几步远的地方,四个年轻的女人正辛勤地将莱茵石粘在托马斯的作品上。这就像一次21世纪的大家缝活动(黑人有聚在一起用碎布缝被子的传统)。当时大约是午餐时间,托马斯的
赏析约翰·多恩诗歌《赠别:论窗上我的名字》
作者: 王洪宁   田博雅   郝静波   来源: 中国报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手法   不忠   意象  
描述: 在《赠别:论窗上我的名字》中,约翰·多恩运用了独特的写作手法及意象,描述了一个对爱情坚定不移的男性形象,以及一个水性杨花的对爱情不忠的女性形象,以此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女性观中对不忠女性无情揭露的观点。
月份牌广告画的视觉元素
作者: 刘显波   田静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元素   组成形式   主要素材   社会变迁   主画面   女模特   装饰美   包装形式   月份牌画   画中  
描述: 民国时期兴起的商业广告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月份牌。它的组成形式为画面美感增贴了别样的味道。似乎每一步对于一幅幅广告画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女性形象的表达、主画面中场景的变迁、广告标语的通俗易懂、商品表现的多样性及装饰边框的变化组合,这些月份牌画中的视觉元素都缺一不可,也更好的将这一时代的社会变迁通过画面来诉求表达。一、美女图像月份牌广告带给人们的最直接影响就在于二三十年代的旗袍时装美女,当时的月份牌广告画主要是以时装美女为主要素材,所以民间又俗称"美女月份牌"。从月份牌广告画面中,可以看出美女图像占据画面的比
冰域时尚 羊绒演绎
作者: 杨军民   李书波   来源: 北京皮革: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定位   演绎   羊绒   时尚   销售业绩   专业设计   时装品牌  
描述: 海宁金霏时装品牌“冰域”专场发布 海宁金霏时装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专业设计、生产和销售、商贸洽谈、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时尚皮装、皮草女装企业。自1995年成立推出注册品牌“ICETRACT 冰域”以来,一直致力于引领皮革时尚穿衣品味;崇尚个性化、多元化搭配而又不失经典的着装理念和服饰文化;倾情塑造端庄、个性、简约、时尚、大气的美好女性形象。凭藉准确的市场定位、经典时尚而又结合消费群需求的设计风格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公司自成立以来销售业绩逐年增长、迅速发展。“打造海宁皮革第一时尚特色品牌”,才是冰域品牌的真正定位。
性别意识的烛照和探幽──关于《英雄之死与美人迟暮》
作者: 刘恩波   吴晓谦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三国演义》   女性本体   《红楼梦》   女性角色   集体无意识理论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美人迟暮   性别角色  
描述: 性别意识的烛照和探幽──关于《英雄之死与美人迟暮》
从性别视角看《尘埃落定》与《红楼梦》
作者: 张锦   李显波   来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尘埃落定》   性别视角  
描述: 阿来的《尘埃落定》与曹雪芹的《红楼梦》虽然相隔数百年,两者之间却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若以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加以考察便可发现,前者并没有达到后者的美学高度。两者在写作重心的取舍、对女性的审美现照、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差异。
女性艺术家之性别意识抉择
作者: 孙欣   陈浩波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女性群体   权力关系   女性意识   女性身份   女性生理   传统女性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现实物象只是观念表达的载体,真正的艺术家需要独立的自我观念表达,并在画面的现实物象中找到某种社会、文化、权力关系,而不是简单地、笨拙地面向和再现眼中的现实。在男权视觉经验所表现的女性图像中,女性所处的境遇往往存在以下三种状况:被动观看的、带有诱惑倾向的以及满足男性审美趣味趋向的。这三种状况之中,无论哪一种都需要以男权主流社
对拜厄特小说《占有》的女性神话主义解读
作者: 孝红波   李丹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占有》   女性神话主义   拜厄特  
描述: 拜厄特在《占有》中对经典神话、故事等前文本进行了创造性的历史重写,用丰富的原始神话意象展现了远古时代、维多利亚时期和当代社会的人文景观和社会风貌。本文采用女性神话主义批评理论,对小说中主要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和考查,揭示了拜厄特对社会历史,知识女性生存境遇以及婚姻爱情观的独特思考和人文关怀。
女研究生与女性研究
作者: 玛莉妮·卡尔波   黄倩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60年代末和70年代,是瑞典高等院校获得高度发展的时期,研究生及本科生中女生构比例也得到增加。80年代初,60%的本科生是女生,她们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职业教学课程,包括护理、保健(女生比例是93%)和各种类型的师范教育(女生比例79%)。在28%的女研究生中,19%的人在198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在高校职称序列中,进入
中华民国1911—1927年间女权运动刍议
作者: 覃华森   谭泓婷   徐家波   来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国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描述: 妇女解放是反映一个社会文明的天然尺度,也是对封建道德批判的直接成果,是近代民主和自由的标志,在中国封建道德禁锢之下受害最深重的是广大妇女。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民国1911—1927年间女权运动充满艰辛、曲折。最终中国共产党为妇女解放运动开辟了新道路。
< 1 2 3 ... 15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