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波】搜索到相关结果 171 条
-
试论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
-
作者:
沈波濒
刘荣华
来源: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压迫
妇女解放
向警予
阶级压迫
-
描述:
向警予是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先驱。她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揭示了妇女受的压迫是一种综合性压迫,其根源在于私有制和男权制;她主张妇女解放必须同国民运动相结合;她呼吁妇女加强团结,主张建立妇女组织和统一战线;并且强调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是妇女解放的必要条件。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对中国妇女解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女儿欲“风光”“娘家”当富强
-
作者:
王永波
王建华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组织效能
妇联组织
威海市
活动中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妇联工作
妇女干部
妇女组织
妇女儿童
经济实体
-
描述:
女儿欲“风光”“娘家”当富强王永波,王建华“手里不攥一把米,唤鸡鸡也不来”。这恐怕是路人皆知的道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在社会上流行一切讲求经济效益的今天,妇联组织如何保持既往的强大号召力,使“桥梁”永固,“纽带”长坚?威海市妇联在坚持唱好妇女儿...
-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类型
-
作者:
周海波
苗欣雨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
中国现代文学
女性文学
类型研究
-
描述: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呈现不同风格的同时,表现出大体相同的文化趋向,主要在爱情、家庭以及人文关怀三个方面,表现出女性作家的文化趣味和人生关怀。“五四”以来女性作家以父子对立模式表现青年一代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其目的并不在于爱情本身,而更在于通过爱情叙述一个社会化的故事,达到批判封建主义礼教的目的;不同的家庭观念也表现出作家的文化差异和审美趋向;女性文学的人文关怀,是对题材领域的超越,也是对女性意识的超越。
-
《伊甸之东》中女性形象之新解
-
作者:
张树娟
张莹波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性的方式
《伊甸之东》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伊甸之东》描绘了女性在男性专制的暴力下为争取自身权益所进行的不同方式的抗争,高度赞扬了女性的自由精神,建构了反映女性生存状态的真实空间。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文中"沉默"、"堕落"、"觉醒"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详细阐释女性的自由精神的体现以及女性如何觉醒、自救最终获得自由的全过程,并进一步指出:沉默的消极方式和堕落的极端方式都无法捍卫女性的自由和权利,只有通过理性的方式才能最终为女性赢得真正的平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性和谐。
-
从单性特质的女性形象看华顿的女性观
-
作者:
李银波
刘映荷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特质
女性特质
女性观
-
描述:
伊迪丝.华顿笔下《欢乐之家》中的丽莉和《国家习俗》中的安丁在单性特质缺陷下,在生活中付出了不同的代价,丽莉在单一的女性特质下死亡,安丁则在单一的男性特质下过着损人损己的生活。女性只具有单一的女性特质或单一的男性特质都不足取,男女特质共存且和谐发展的人格模式才是华顿心目中理想女性应具有的人格模式。
-
波提切利的艺术影响
-
作者:
费德里科·波莱蒂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艺术
画家
苗条
轮廓线
女性
-
描述:
波提切利在19世纪重新被发现,让他从那时起就具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他笔下苗条、雌雄难辨、优雅柔弱的女性形象深深地影响了19世纪的绘画界。除了让这个时代创造出同样天使般出众的女性形象之外,波提切利的画也启发了英国的前拉斐尔派画家—这些画家欣赏这些人物纯净的轮廓线、深刻的表达力,还有她们苗条的身形。
-
都市报犯罪新闻中性别因子观照
-
作者:
张荣华
鲍海波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因子
社会性别理论
犯罪新闻
都市报
-
描述:
都市报塑造现代人观念的潜在影响不可忽视。《京华时报》、《信息时报》等五家都市报的犯罪新闻显示,无论女性以何种角色出现在报道中,媒体都有偏重涉及女性的犯罪新闻的报道趋向,在貌似关怀的语境中继续无意识地异化女性形象,其主要原因源于传统新闻价值观下社会性别意识的缺位。这种现象值得传媒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反思。
-
《美国牧歌》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张莹波
张树娟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牧歌》
菲利普·罗斯
女性主义解读
-
描述:
西方评论界大都认为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中的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是一个因其自身美德而受罚的完美男人,而文章认为小说中有一种女性主义的声音在抵抗并颠覆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叙述者内森·朱克曼甚至作者菲利普·罗斯等构成的多重男性主导性话语,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能勇敢面对强势的男权意识形态,以自己的方式挑战男性权威,努力展示自我,重新确立自己的女性身份,寻找新的归宿和出路。尽管她们的方式不甚可取,她们的结局也不够圆满,但我们看到了小说家罗斯对性别平等所做的主观努力。
-
超越禁忌的女权主义作家:解读简·德万尼的《甜蜜天堂》
-
作者:
刘浩波
田芳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
·德万尼
《甜蜜天堂》
女权主义
-
描述:
《甜蜜天堂》是20世纪澳大利亚女性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简·德万尼展示了1935年北昆士兰甘蔗工人罢工事件,并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一方面表现了工人阶级妇女的身份、生活和斗争,讨论了她们在罢工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生动描述了Dulcie在女权思想和政治上的进步。
-
超越禁忌的女权主义作家:解渎简·德万尼的《甜蜜天堂》
-
作者:
刘浩波
田芳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甜蜜天堂》
女权主义
简·德万尼
-
描述:
《甜蜜天堂》是20世纪澳大利亚女性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简·德万尼展示了1935年北昆士兰甘蔗工人罢工事件,并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一方面表现了工人阶级妇女的身份、生活和斗争,讨论了她们在罢工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生动描述了Dulcie在女权思想和政治上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