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都市欲望中的浮沉与挣扎:张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灵特征
作者: 齐红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欲望   心灵特征   叙述方式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都市女性   “新写实”小说   张梅   城市小说  
描述: 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个女性作家像张梅这样集中而深刻地展现大都市女性的心灵景观,或者换一个角度说,张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世纪末现代都市女性在无所不在的欲望冲击下的浮沉与挣扎的迷离图画。从第一次拿起张梅小说开始(这篇小说就是《这里的天空》),我就认定将有一种全新的素质出现在世纪之末的女性写作中,这种素质是包括小说表现内容和小说形式在内的全面概括。 一 从表现内容上讲,张梅的小说是地地道道的城市小说,这似乎不足为奇,因为就整个女性文学的题材选择来讲,城市表现远远多于乡村表现,但是几乎没有一个女性作家能像张梅这
女性:在“新”与“旧”之间——凌叔华小说论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凌叔华   现代   女性  
描述: 在上个世纪的女性写作中,凌叔华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特殊的女性人物群体——“高门巨族”的女性。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了这些女性身上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融合,而凌叔华本人作为同样出身于“高门巨族”的女性,她对笔下人物的态度也是矛盾的:既有理性的审视,又有本能的辩护,这注定了她批判的不彻底性。
女性文学与文化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文学   指向性   主持人   关键词   历史   女性  
描述: 主持人语:如果要对本期三篇文章的共同"指向性"作出一个描述,那么我愿意选择"看见"作为关键词。三篇文章分别选择了三位女性作家作为研究个案—吴绛雪、徐小斌、林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看见"女性—"看见"渐行渐远的历史,"看见"历史深处那越来越模糊的女性面影,"看见"女性的镜中之我,"看见"欲望、"介体"以及情感的深陷与迷离……然后经由这些看见那锁闭在社会面孔背后的
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女性困境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下文学   女性生命   性文学   精神困境   职场小说   黄佩   存在主义哲学   救赎之路   女性解放   知识女性  
描述: 主持人语:从存在主义哲学观点来看,人生来就会陷入各式各样的困境:自我与他人的矛盾,自由与法则的冲突,个体与群体的碰撞,人类对理性、和谐的追求与自然生存有限性之间的“断裂”……而作为女性,更有一些伴随性别因素而来的个体困扰,比如身体的弱势、社会的歧视、文化与道德的束缚、男性的干涉骚扰与权力控制,以及因以上诸种原因导致的生存空间的逼仄,等等。如何面对并克服、超越这些人生的困境,对每一个现代女性来说,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期三篇文章关注的正是当下文学写作中涉及的女性困境问题。知识女性因为受过高等教育,拥有相当程
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女性情感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主持人语:仅就概念而言,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在“文革”后的批评领域就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命名”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关乎这个研究领域的观念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女性文学研究”更多强调纯粹的文学批评;80年代中后期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将西方性别理论的诸多体系引入中国的文学批评话语,对女性“权利”的主张与强调使女性文学批评沾染了一些强权色彩;至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定义方式悄然将研究中的权利色彩淡化,性别研究的范畴
女性文学与文化:叶弥研究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协副主席   范小青   《收获》   性文学   文学刊物   小说叙事   中国作协   文学奖项   鲁迅文学奖   个体情感  
描述: 主持人语:对于寓居太湖畔的叶弥来说,2014年的夏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她的长篇小说《风流图卷》在文坛最具说服力的大型纯文学刊物《收获》上发表,短篇小说《香炉山》获得国内最高文学奖项之一—“鲁迅文学奖”。现为中国作协会员、苏州市作协副主席的叶弥,当年以中篇小说《成长如蜕》惊艳文坛,十年之后,她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被中国影坛最具个性的演
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女性困境--“书写”与“行走”:通往救赎之路-知识女性的精神困境与自我超越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困境   行走   书写   知识女性   西蒙·波伏娃  
描述: 今天,知识女性的生存境遇尽管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不平等的阴影仍然随处可见。在保持独立性与实现个体价值的过程中,她们比男性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也更容易陷入某些精神的困境。如何才能让自己从困顿、崩溃、灰暗乃至绝望的心绪中摆脱出来,从而获得最后的“超度”,这是许多女性作家和女权理论家们一直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虽然尚未得出明确统一的答案,但是写出“女性圣经”《第二性》的西蒙·波伏娃以及其他一些女作家们,已经用自身的经验向我们证明:“书写”与“行走”也许是通往女性自我救赎之路的一座很好的桥梁。
月亮的神话——林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原型”解读
作者: 丁帆   齐红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原则   林白小说   女作家   原型   “女性神话”   女性气质   男性叙述   女性形象   “月亮”   叙述者“我”  
描述: 在90年代文坛上众多的女作家中,“林白”的名字虽然不能算做显赫,但它的确以其强烈的个性色彩在读者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痕。林白总是默默地经营一篇又一篇的小说,这种不露声色的创作态度给她本人和她的创作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神秘成为一种诱惑,使得我们试图拨开林白文本之上的朦胧面纱而进入那个女性的神话世界。
月亮的神话(林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原型”解读)
作者: 丁帆   齐红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原则   林白小说   女作家   原型   “女性神话”   女性气质   男性叙述   女性形象   “月亮”   叙述者“我”  
描述: 在90年代文坛上众多的女作家中,“林白”的名字虽然不能算做显赫,但它的确以其强烈的个性色彩在读者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痕。林白总是默默地经营一篇又一篇的小说,这种不露声色的创作态度给她本人和她的创作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神秘成为一种诱惑,使得我们试图拨开林白文本之上的朦胧面纱而进入那个女性的神话世界。
永远的流浪——知识女性形象的基本心态之一
作者: 丁帆   齐红   来源: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在路上》   “家”   疲惫感   新时期   丁玲   爱情   张洁   知识女性形象   新写实小说   家庭  
描述: 永远的流浪─—知识女性形象的基本心态之一丁帆,齐红流浪:一种古老而又现实的心态体验新时期一位女性主义诗人伊蕾在她的诗歌《流浪的恒星》里面曾经写下这样一句诗:“我在被囚中到处流浪/我在流浪中到处被囚,”这几乎成为知识女性所固有的生存处境和基本心态的典型...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