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会科学与医学相结合--云南省高校女性学学科构建的实践
作者: 杨国才   来源: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的筹备与建立  在'95世界妇女会精神和国内外妇女问题研究热潮的推动下,为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的优势,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对少数民族妇女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理论、实践和方法进行综合研究,进一步探索妇女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民俗文化、教育、健康、环境、婚姻家庭等问题,促进妇女更新观念、为少数民族妇女问题研究和少数民族妇女参与社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为决策部门和社区组织提供决策依据及信息,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研究,一批热心妇女问题的研究者和妇女活动家联合在一起,积极筹建"云南
解读《祝福》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杨烈祥   邹巅   来源: 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祝福》   女性意识   鲁迅  
描述: 作为女性文学文本,《祝福》致力于中国封建女性意识独立性的探求。在男权制社会里,女性基本上是以男性的存在而存在,男性控制着话语权,封建神权又在很大程度上使女性意识失去了独立性。从封建女性意识和思想角度反映中国妇女的命运,呼唤女性解放,《祝福》具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站立起来的“夏娃”──浅析90年代女作家女性意识的高扬
作者: 杨冬红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性别秩序   女性意识   高扬   自我生命体验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是在一代又一代知识女性的不懈探索中逐步发展成熟的,到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已达到了完全自觉和成熟。本文从其解构传统男权审美规范、塑造女性作为“人”的形象和解构传统性别秩序,抒写女性自我生命体验两方面来深入阐释其女性意识的高扬。
杜拉斯与女性写作
作者: 杨玉珍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法国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者   “女性意识”   女性自我   玛格丽特·杜拉斯   女性叙事   女性写作   性别差异   女性文学  
描述: 杜拉斯与女性写作
书名有病还是人有病?
作者: 杨东鲁   来源: 文明与宣传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经济条件   《红楼梦》   封面设计   《西厢记》   小男孩   出版商   《西游记》   《丰乳肥臀》   《水浒传》   女性文学  
描述: 笔者在一家刊物上看到了一串书名的游戏,兹录如下,“奇文共欣赏”: 一个《混血》的《裸男》在《丑巷》认识了一位《丰乳肥臀》的《妒妇》。他们在《错乱》的《孽欲》中产生了《畸恋》。当时,天上下着《黑
陈染与法国文学
作者: 杨杰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响研究   陈染   法国文学  
描述: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上一位不容忽视的女性作家,陈染在自己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致力于书写女性的生命体验,形成了具有鲜明辨识度的艺术特点。事实上,陈染作品中文学风格的形成既受益于长久以来域外文学对其不断的滋养,又同其自身在接受影响之后的主动创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近年来的陈染研究中,域外文学与陈染创作之间的相互关联并未得到学界充分的重视。因此,本文尝试以具体的作品分析为切入点,选取法国文学中杜拉斯、萨冈、尤瑟纳尔和普鲁斯特四位作家同陈染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陈染与法国文学的关系进行相对详尽的论述,指明
晚清妇女解放问题小说主题研究
作者: 杨晓菁   来源: 台北教育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妇女   解放   晚清小说  
描述: 晚清(1840-1911)年间,中国适逢改革转型时期,有志分子无不力图改善国家现状,其中严复与夏穗卿於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合作《本馆附印说部源起》与梁启超於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谈论到小说的价值,认为新民为中国第一急务,而小说关於世道人情,因此大力提倡新小说。佐以当时印刷事业的发达、报章媒体传播业的开展与西方文化的影响,造就了光绪二十三年──宣统三年(1897──1911)小说数量创作的高峰期。在晚清小说中,谴责小说、政治小说主题成了众所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政治和社会文化
从王熙凤和斯佳丽的婚姻看小说中对女性的塑造
作者: 杨爱娣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的想象   王熙凤   婚姻   斯佳丽  
描述: 《红楼梦》和《飘》两部著作分别塑造了王熙凤和斯嘉丽两个性格突出,‘特点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对这两位女性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现状及作者创作这两部作品的历史背景。从这两位女性的婚姻入手,采用平行研究方法,分析其婚姻建构的不同方式及人物性格特点。从她们的婚姻建构中比较王熙凤和斯佳丽的语言特点及其婚姻悲剧产生的原因。曹雪芹构建了王熙凤婚姻生活中的多重身份,从正反两个方面刻画了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她出色的管理才能和交际技巧使其在贾府中处于特殊地位,其婚姻悲剧在于当时封建社会的夫权制和族权制。玛格丽特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樊篱--欧茨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 杨建玫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非人类中心主义   关怀   欧茨   生态伦理  
描述: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是美国当代文坛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近十年来,虽然美国和中国学术界已经掀起了欧茨研究的热潮,但是有关欧茨的小说研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评论者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评析欧茨的部分小说所揭示的人与社会的关系,较少涉及其小说中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选取欧茨的九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采用宏观把握与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中所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生态语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研究欧茨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九部小说不同程度地表现了生
论伊丽莎白·鲍恩《心之死》中女性主体性的建构
作者: 杨春娟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心之死》   女性主体性   鲍恩  
描述: 伊丽莎白·鲍恩是一位多才多艺、著作颇丰的英国爱尔兰女作家。她深受西方评论家和读者的青睐,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好的小说家之一,很多评论家把她与弗吉尼亚·沃尔夫和亨利·詹姆斯相提并论。鲍恩以刻画女性人物见长并致力于表现和探求女性寻求自我的过程,其代表作《心之死》突出表现了年轻女性鲍西亚与嫂子安娜在男权社会自我主体意识觉醒及主体性构建的历程。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尝试运用拉康的主体理论来阐释小说中主要女性人物鲍西亚和安娜主体性的建构历程并反思女性主体性的建构。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小说中主人
< 1 2 3 ... 26 27 28 ... 33 34 3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