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邓颖超民主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思想研究
作者: 杨纯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邓颖超   妇女运动思想   民主革命时期  
描述: 邓颖超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妇女运动的先驱,她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妇女运动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她以杰出的政治品质、卓越的领导才华、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人民无限的崇敬和爱戴。在民主革命时期,邓颖超以其特殊的身份与影响力,充分发挥了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为把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事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和组织妇女运动的同时,邓颖超对在妇女运动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研究,并适时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她的这些思考与研究形成了她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思想。
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加拿大妇女运动探析
作者: 杨燕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加拿大妇女运动探析
埃莉诺·罗斯福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妇女运动
作者: 杨天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埃莉诺·罗斯福   妇女关系网   美国妇女运动  
描述: 埃莉诺·罗斯福(1884-1962)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历史人物。她身兼罗斯福总统夫人,美国妇女运动和民权运动的领袖,杰出的作家、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等多重身份,一改以往传统白宫女主人的形象,被称为“世界第一夫人”。在埃莉诺的诸多政治活动中,她对于妇女运动的参与和领导是尤为突出的。 本文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线索,首先追溯埃莉诺幼年的成长环境及早期的婚姻生活,从中描绘出其从传统到独立的妇女观的变化轨迹:第二部分述及埃莉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对妇女运动的初步参与,并着重总结了她对于妇女参政和《平等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原因及路径研究——以河南省鹤壁市为案例
作者: 杨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府   社会治理   妇联   非政府组织  
描述: 推动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和团体机构转移,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简政放权的重要改革举措。各社会团体和机构的成员来自不同阶层,代表各阶层最直接、最真实的民意,因此,推动社会组织和团体机构参与社会治理,不仅有助于建立起畅通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协调和化解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民众的政治认同感,而且有利于优化社会组织和团体机构的发展环境,扩大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进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创新实践,我国已形成了政府与社会团体机构协同治理的模式,社会组织和团体机构成为
一九二八年南京市“废娼运动”论析
作者: 杨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国   废娼运动   1928   南京  
描述: 娼妓业是一种从事卖淫行当的古老职业,主要群体为女性,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中。通常,娼妓被世人认为是低贱的社会底层人群,受到他人的鄙夷,不为社会所理解。19世纪上半叶以来,中国持续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
中央苏区社会管理研究
作者: 杨靖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经验   中央苏区   社会管理   教训   特点  
描述: 中央苏区的社会管理,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极其恶劣的革命根据地进行的社会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局的白色统治相抗衡时进行的红色管理。中央苏区的社会管理是按照初步探索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和继续发展阶段进行的。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服务保障和群团组织三个方面的管理。社会生活的管理分为物质方面的管理和精神方面的管理,在物质上改良了群众的生活,保障军队的物资供应,在精神上改革文化教育,进行移风易俗,开展体育活动,将中央苏区变为了一个“自由光明的新天地”。服务保障的管理主要包括卫生防疫、拥军优属、
论乔治·桑早期激情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杨薇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乔治·桑   生态女性主义   早期激情小说  
描述: 乔治·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体裁多样,包括散文、小说、回忆录、政论文章等,其小说又分为激情小说、空想社会主义小说、田园小说、传奇小说。本文主要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研究乔治桑早期
现代国家建构与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以河南宇县为例(1900-2008)
作者: 杨翠萍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农村妇女   国家建构   妇女组织   政治吸纳  
描述: 本文将研究个案--河南省宇县置于20世纪以来中国宏观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视角出发,梳理和分析了百年来国家吸纳和组织农村妇女的过程、机制和困境,考察并厘清妇女参与的起步、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国家建构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间的内在逻辑。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导言、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部分共三章。 第一章主要考察了国家采取的吸纳策略的历史变迁,即国家是基于什么理念,采取哪些制度、法律和政策将远离政治的农村妇女吸纳到政治过程中来。文章以宇县的解放和改革开
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努力与成效述略
作者: 杨兴梅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国家与社会   妇女运动   反缠足   缠足  
描述: 本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近代中国缠足的行为及反缠足的运动双方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当中平等看待,以档案和当时报刊材料为基础,主要从社会和思想两个视角进行考察。全文基本以时间为序,首先探讨不缠足运动的思想资源,以及晚清社会对缠足的认知和因应;然后在考察缠足现象的同时,重建近代不缠足运动从民间为主到官方与民间合作,再到由各级政府直接掌控推动的发展进程,并考察其各阶段的实际成效,特别注重反缠足方式从劝导为主、劝禁并行再到禁罚为主的发展变化。由于中国幅员辽阔,缠足和放足的情形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本文一方
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
作者: 杨亚庆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根源   语言风格   性别   差异  
描述: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妇女运动的兴起,吸引了许多学者研究女性使用语言的特点。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形成了女性语言学这门新的学科。一些著名学者如莱科夫(Lakoff)、齐默曼(Zimmerman)、韦斯特(West)、亨利(Henley)等追溯了语言性别差异的社会根源,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重点逐渐转移到了交际中的语言风格方面,力图在更高的层次上较为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语言使用和性别差异的关系问题。本文建立在前人的方法和理论之上,试图通过研究,深入探讨人们在交际时体现出的性别差
< 1 2 3 ... 18 19 20 ...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