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交融的女性个体书写:论严歌苓小说中几位女性形象的思想文化内涵
作者: 刘云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严歌苓   儒基交融  
描述: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大都具有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交融的性格特点,也就是既具有传统儒家文化里中国女性温柔、顺从、忍耐的特性,也具有基督式的牺牲、宽恕和博爱精神,而且这两种性格特点是完全"融合于血液里"、难分彼此的。这一特征在她的《少女小渔》、《扶桑》、《金陵十三钗》几部小说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使得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涵更为丰富、复杂,也更为动人。严歌苓小说中女性人物身上所表现的单纯、善良及美好人性,对于人们反思当下社会中堕落、阴暗、污浊的人性很有现实参照性;她塑造这些人物所采用的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互补共融的
浅析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霞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乐府   民歌   女性形象  
描述: 汉乐府是汉代民歌,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其中妇女形象颇值得研究。从现存乐府作品看,汉代民歌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美女、贞女和弃妇三大类。
新媒体视域下女性形象呈现与话语建构*
作者: 杨霞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显示,2015年9月底,微博活跃用户中男女性别比例均衡,各占50%。(1)那么,女性在新媒体中的形象呈现是否因此发生改观,是否真正掌握了媒介话语权呢?本文试以清博大数据舆情系统的监测数据为例,管中窥豹,略作探析。
昆明表彰“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建功”先进
作者: 刘云   余红   来源: 云南日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昆明市   标兵   四项工程   新农村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当代女性   妇女代表   妇女节   女性形象   家庭文明  
描述: 昆明表彰“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建功”先进
中西古典戏剧复仇型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刘云霞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窦娥   李慧娘   秦香莲   中国古代戏剧   父权社会   费德尔   美狄亚   莎乐美   古典戏剧   墨斯特拉  
描述: 自人类进入父权社会后,妇女的地位一落千丈,跌入社会的底层,妇女沦为男子的附庸,女性常常成为黑暗社会、腐败法纪和男性欲望的无辜牺牲品。命运对女性是不公甚至是残酷的,然而,妇女们却并不甘心自己被贬低、被奴役的地位,她们在争取自身人格独立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反抗和猛烈的复仇。于是在中西古典戏剧中有了一类比较特殊的女性形象——复仇女性
中西古典戏剧贤惠型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刘云霞   邢满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贤惠型   比较   古典戏剧   女性形象  
描述: 男权文化背景下,中西女性共同的生活境遇使中西古典剧作家特别钟情于塑造贤惠型女性形象,且表现出惊人的相似:美貌、忠贞、顺从、奉献、聪慧。由于文化的差异,中西古典戏剧中这类女性形象在家庭出身、贤妻的标准、经历的苦难、结局等方面表现出很多不同之处。
女性形象在柳永词中的全新面貌
作者: 刘云霞   来源: 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新面貌   世俗审美   女性形象  
描述: 柳永在词中表现出对女性极大的人文关怀,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角色众多,形象丰满。她们流落风尘,却能娴雅高贵;虽居住市井,也是敢爱敢恨;这是全新的视角,是适应广大市民阶层的世俗审美趣味。
悲喜剧中的乐府女性
作者: 刘云生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兰诗   中学语文   使君   孔雀东南飞   乐府诗   刘兰芝   人格魅力   女性形象   陌上桑   罗敷  
描述: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三首乐府诗:《木兰诗》、《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它们最令人回味、称道的就是塑造了三个光辉的女性形象。说起乐府女性,人们首先映现且必定想到的,就是木兰、罗敷和刘兰芝这三个典型。也只有她们把乐府女性的美推到极至。尽管三首乐府诗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她们的结局或喜或悲,却都同样折射出人格魅力光辉,给我们深刻的哲思价值。 人格魅力:追求平凡生活的幸福 千百年来,三位女性成为艺术长廊中闪亮的高标,其动人之处,是其人格美。她们的美在于作为一个平凡女子的自在,不依附、不追慕荣华功名的纯真。 木兰是一个
许鞍华电影研究
作者: 刘云飞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关注   许鞍华   电影探索   人文关怀  
描述: 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导演的重要代表,是香港影坛近几十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是华语影坛上享誉中外的一名女性导演。涉足影坛30多年以来,许鞍华共执导了22部作品,影片广泛涉及多种题材与类型,创造了香港影坛上一个缤纷多彩的影像世界。许鞍华的电影是香港影坛里的一朵璀璨奇葩,对香港电影事业的发展及多元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尝试从许鞍华的创作环境出发,细致考察其作品,分三个部分对许鞍华导演及其作品进行分析和论述,力求对其影像的表现主题和艺术特色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深入的阐释。 香港无线电视台、娱乐化的大环境及
浅谈莫言小说《蛙》中女性形象体现的时代感
作者: 杨霞飞   钟春华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蛙》   时代感   女性形象  
描述: 莫言小说《蛙》以农村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为背景,通过“姑姑”万心这个角色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的坎坷命运经历,从接生的“天使”到计生的“魔鬼”复杂人生,展现了农村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的冲突与对抗,在现代化进程中个体与整体的无奈,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及人性的关怀与反思。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