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杨湘岚,张晶 】搜索到相关结果 28 条
王国维《人间词》的女性意象研究
作者:
张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间词》
女性意象
王国维
描述:
作为史学、哲学和文学的集大成者,王国维在20世纪初的学术研究史上占据着领导地位。其文学理论著作《人间词话》一直是学界的热门研究,从而导致其文学实践文本《人间词》鲜有人问津,甚或沦落为《人间词话》之外延研究的局面。因此,本文将“女性意象”作为中心话语,展开了根植于《人间词》文本的真正的主体性研究;全面梳理和分析《人间词》女性意象的类型、特征以及主要女性意象组合的内在联系和审美效应;并详细论述了女性审美意象独特的艺术特征与王国维选择女性意象的原因;最后介绍了女性意象在创作主体审美活动中的多重审美功能。通过“女
论《金瓶梅》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古代小说美学观念的突破
作者:
张晶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金瓶梅》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作为一部有争议的作品而流传于世的,引起争议的内容涉及作品的很多方面,而其中更多的是关于小说所塑造的那群“空前绝后”的“坏女人”形象。作为一部以家庭生活显示社会意义的长篇小说,这些发性形象构成小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认识她们的性格实质,反她们还原为中国文学的一个历史五一节,进而考察她们在文学和美学中的特殊意义,将直接影响我们对《金瓶梅》这部作品的美学价值的认识。|Jin Pingmei is always considered as a controversial works f
丁玲早期创作的转型:从《梦珂》到《水》
作者:
张晶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
《梦珂》
丁玲
转型
描述:
丁玲的创作经历过几次较大的转型,每次转型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思潮紧密呼应,其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初登文坛到她至延安之前,即1927年至1936年;第二个阶段是从延安时期(1936年)至建国初;第三个阶段是从1979年复出文坛一直到1986年。本文拟截取丁玲从《梦珂》(1927年)到《水》(1931年)这一创作的初期阶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并以作家所处时代及个人境遇等为参照,来研究丁玲此一时期的转型动因及特点。本文结构如下:绪论部分概述丁玲小说的研究现状,并论述本文
On the Witchcraft Traditions and the Literary Functions of the Three Witches in Macbeth
作者:
张晶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Macbeth
witch
witchcraft
描述:
女巫和巫术的传统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然而,女巫的形象却并非是亘古不变的。本文通过考察女巫形象在学界研究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演变,指出女巫形象在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之后,其形象特质由最初的邪恶转向更为中性的形象,而学界对女巫的研究也呈现出从相信女巫存在并论证女巫恶的形象到怀疑女巫存在并且视“女巫”为值得同情的被边缘化的女性形象的阶段性变化。最后,本文以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麦克白》为文本,讨论剧中女巫在场景、情节安排、戏剧结构、以及主题等方面的作用,说明这一形象与作品的有机结合,得出该剧中女巫的形象是既迎合了当
新时期女性文学与现代性
作者:
张晶晶
来源: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新时期以来,随着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复苏,女性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也呈现出许多新质,这些新质与现代性的主体性要求不谋而合。集中体现在女人基于人的觉醒而改变,表现在由他者、次性的身份到作为与男人一样的人的主体性要求,表现在女人由依附性到独立性这一精神过程的艰难蜕变。新时期女性文学在20世纪新文学的人学主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
作者:
张晶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翻译
女性主义
译者主体性
性别
描述:
随着译学研究发生"文化转向",翻译的性别化视角日益受到重视。女性长期以来都是处于父权制的压抑之下,女性解放必先语言解放。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性别视角,要求对翻译文本进行以女性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干预和改写。在翻译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紫颜色》时,男女译者呈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大多是由于性别意识的不同而导致的。
斯佳丽的“明天”意识与美国的未来时间取向
作者:
张晶
徐春艳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天”意识
未来时间取向
斯佳丽
描述:
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在《乱世佳人》中所塑造的一个女性形象。明天意识是这部作品的主旋律。斯佳丽从小生长在美国的南方,深受美国价值观念的影响。塔拉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斯佳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性格。拒绝反思过去,勇于挑战未来是她生存的法则。
被区建设与妇女工作笔谈
作者:
张霞
王金玲
章黎明
杨湘岚
佐平
刘旭金
蒋培兰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区
妇女组织
妇女工作
描述:
本文7位作者分别从从社区建设与妇女发展的关系、社区建设的主体、社区妇女工作的空间和模式、社区妇联的特点及组织建设等方面阐发了自己的观点,以引发对社区妇女工作本质和规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