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李雪】搜索到相关结果 37 条
-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超自然现象
-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汤亭亭
华裔女性文学
超自然现象
谭恩美
-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汤亭亭等在她们的作品中,运用传统的神话以及迷信来重塑她们的故事世界。本文通过对谭恩美、汤亭亭的三部作品的解读,认为华裔女性文学中的超自然现象不仅宣扬了古老神秘的中国文化,借以表达了作者们自己的强烈意愿,同时也给美国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在美国文化这个“色拉碗”中成功地嵌人中国的元素。
-
逃离“正常心灵”:当代西方女作家对女性本体意识的书写*
-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体意识
正常心灵
逃离
书写
女性
-
描述:
“女性书写”无疑是女性主义的重要实践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女性主义以解构性别差异从而达到消解性别的社会定位,以实现男女两性平等为起点和目标,但由此也造成了性别差异可能成为其既需要消解又需要强化的自我否定的逻辑混沌之中,并由此可能塑造新的二元对立,影响了女性主义的社会效果。对此加以反思,以“正常心灵”概念来审视女性文学中的逃离主题,重构女性主义追求妇女解放的目标和路径,具有兼具反思历史和指引现实的双重意义。
-
黑人女性的身体诉求
-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酷儿理论视域下的黑人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身份诉求(SC13WY18);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酷儿理论维度的托尼·莫里森作品研究(14SA0131) 作者简介:李雪梅(1968),女,四川南江人,副教授,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美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
毁灭和新生: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和《觉醒》中的水意象
-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思想
水意象
女性悲剧
-
描述:
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以及肖邦的《觉醒》是19世纪西方女性文学中的名著。两部小说中对河流和大海的描写都与女主人公的命运密切相关。本文从19世纪宗教观对两位作家的影响出发,探寻水意象这一文学现象在女性文学中与女性悲剧的联系。
-
爱德娜和麦琪悲剧的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分析
-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利争斗
压迫的集体性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分工
-
描述:
《弗洛斯河上磨坊》和《觉醒》是19世纪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乔治.艾略特和凯特.肖邦分别在小说中表达了觉醒女性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和渴望,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父权制下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两位女主人公麦琪和爱德娜同为觉醒女性却都以悲剧告终。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性别分工将她们禁锢于家庭之中,而难于成功的家庭权利争斗以及女性压迫的集体性都注定了她们命运的悲剧性。她们的悲剧结局揭示了资本主义和传统父权制对女性命运的相互作用,说明只有改变社会和传统的性别观才能真正改变女性的命运。
-
从叙述视角看《淑女画像》中的女权主义
-
作者:
李雪萍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有限视角
女权主义
全知视角
-
描述:
叙述视角在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对他作品的视角分析着重于人物心理探索。视角的分析对作品意识形态的理解同样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其早期代表作《淑女画像》中的女权主义。 小说《淑女画像》中呈现了双重视角叙述模式,即叙述者的全知视角及人物有限视角。论文从三方面对此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分析小说中全知视角叙述模式下叙述者隐性评论,揭示了叙述者对女性独立代表人物的欣赏,对传统男权文化所美化的女性形象的贬抑,以及对男权至上文化的批判。第二部分分析有限视角叙述模式下,自
-
清顺康间江南张氏姊妹研究
-
作者:
李雪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氏姊妹
艺术表现
题材
成因
顺康间
-
描述:
清顺康间江南吴县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女性作家群体——张学雅七姊妹,即张学雅,张学鲁,张学仪,张学典,张学象,张学圣,张学贤姊妹七人。她们的作品为我们保留了明末清初女性生活风貌的真实材料,同时也是研究那个特殊时代女性心灵史的宝贵依据,另外她们风格各异的诗作、词作,也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本文在广泛地搜罗各种版本的诗集、词集的基础上,对其作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考证张氏姊妹的生平、家世、交游;第二,分析张氏姊妹作品的题
-
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弗罗斯河上的磨房》和《觉醒》中女性悲剧的比较研究
-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资本主义父权社会
女性悲剧
比较研究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
描述:
《弗罗斯河上的磨坊》和《觉醒》是英美文学史上经典的女性文学作品。作为十九世纪的女性作家,乔治·爱略特和凯特·肖邦探索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大胆地说出了女性对自由和平等的内心渴望。她们笔下的两位主人公,麦吉和爱德娜,表现出了极大的相似性。麦吉和爱德娜都意识到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并试图改变女性的传统生活,但同时她们又被禁锢于家庭之中而无能为力。受制于她们的性别角色以及内化的父权思想,麦吉和爱德娜难于找到一个满意的方法去解决自身追求和自我牺牲之间的冲突。她们的死亡结局揭示了资本主义父权社会中的女性悲剧。
-
池莉市井小说论
-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写实小说
生存哲学
池莉
市井小说
-
描述: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的争论,本文试图对池莉市井小说从原生态的叙述方式,市井人物的生存哲学等方面加以论述,进而揭示池莉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客观化的写作、平视视角和主体意识的淡出与生存本相的凸显等方面入手,论述池莉小说原生态的叙事方式,市井人物独特生存方式的手段并显示其创新意义。第二部分论述池莉小说市井人物的生存哲学——用一种忍耐、妥协而又不失积极因素的人生态度,在烦恼人生中不屈不挠地活着,不绝望、不退却,在平凡的日子里获得一种极
-
冲破文化藩篱——浅探《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身份构建
-
作者:
李宝峰
李雪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身份构建
美国华裔女性
-
描述:
少数族裔的歧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造成美国华裔女性们身份危机的两个主要因素。无论是移民到美国的母亲们还是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都力图在两种文化的罅隙中建立自己独立的身份。谭恩美在其处女作《喜福会》中通过四对母女关系、三种女性形象向读者描述了两代美国华裔女性们在异国他乡追寻自我身份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