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清代男性文人的女性文学观念研究:以清人诗话、词话为中心
作者: 李慧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词话   清代   诗话   女性文学观念   女性诗词   男性文人  
描述: 清人诗话、词话对女性诗词较为关注,本文首先将所能见到的清代男性文人所写之诗话、词话中有关女性诗词评论的相关文献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为下文的分析阐释打下文献基础。 然后通过对相关文献材料的分析,找出清代男性文人对于女性诗词认识的共同点。在评论女性作者时,德与才是其衡量的两大标准,“德”依然是首位,“才”也受到重视,形成了“德才并重”的衡量标准。在论作品时,他们认为在思想内容上发情止义、怨而不怒,在风格上婉约的作品为“闺中本色”,这些是女性诗词的重要特点;阅读女性诗词时,他们更倾向“无脂粉气”的具有“清”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及其超越
作者: 李慧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超越路径   市场经济   矛盾冲突   女大学生   价值观  
描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同时也是政治、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娱乐产业化等对青年的成长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多种矛盾与冲突并存的现状。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校女大学生的比例逐年攀升;同时,女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产生了如自我意识价值回归传统、拜金拜物拜权主义流行、强调个人享受、沉迷低俗文化、人生职业价值缺失、功利性婚恋等价值观。这个集
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
作者: 李慧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批评理论,并且很快就成为世界文坛研究文学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1986年《中外文学》推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专号”,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初具规模。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女性文学迅速崛起并繁荣起来,成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实基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繁荣和传播成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加之当时妇女普遍受到关注的大环境促进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台湾的接受和传播。 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离不开《中外文学》这本杂志的贡献。在发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其局限性
作者: 李慧智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思想   赵树理   局限性   小说  
描述: 文学是“人”学,而反映妇女命运关注妇女解放问题则是文学的·个永恒的主题。赵树理作为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一面旗帜,他扎根农村,对新型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和生活道路进行了探索,对农村中的妇女解放问题也提出了诸多见解。赵树理的小说在解放时期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笔下的新型农村妇女对自身解放的争取也给予当时勇于掌握自己命运的女性以极大的鼓舞,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批评视角的转换,人们也有理由对赵树理的小说及其妇女解放思想提出不同于以往的阐释。大多数专家学者无论在以前还是在当下主要关注的还是赵树理小说的民
传统华人形象的颠覆与重塑
作者: 李慧懿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   颠覆与重塑   刻板印象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长篇小说《喜福会》讲述了四对母女从开始由于文化差异、民族身份等原因引起误解和冲突到最后互相理解的故事,探究了华裔女性如何重构自己双重文化身份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希望东西文化平等交流最终走向融合的美好愿望。本文从后殖民及文化交流的视角分析了西方主流文化中的华人刻板印象的产生以及给华裔的生活和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着重探讨了有着中国血统的谭恩美在塑造《喜福会》中华人女性形象时为颠覆东方主义思维定势下的女性刻板印象、重塑华人女性新形象所做出的努力。同时讨论了谭恩美在塑造华人女性形象时的局限性。
樋口一叶的抗争意识和妥协意识
作者: 李慧慧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作家   妥协意识   樋口一叶   抗争意识  
描述: 樋口一叶是日本明治时期最杰出的女作家。生活在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她,即不能完全摆脱旧时代的束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时代的影响。因此在一叶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那种逐渐消失的对旧时代封建思想的妥协意识,也可以看到在新时代影响下,不断增强的要摆脱旧时代封建思想束缚的追求女性解放的抗争意识。随着她生活境遇的不断变迁,在她的思想中这两种意识不断地此消彼长,并反映在她的作品中,使她成功地塑造了面对不幸或坚强或懦弱、或抗争或妥协、耐人寻味的女性形象。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