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女性文学角度看冼玉清先生的诗词创作
作者: 罗斯宁   来源: 岭南文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从女性文学角度看冼玉清先生的诗词创作
杜牧诗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
作者: 李斯诚   来源: 山西青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塑造   人物   杜牧  
描述: 杜牧是中国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他的文学创作成果颇丰,创作题材开阔,追求创新,他的诗歌中有勇猛豪迈的军人形象,也有具有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颇具特色,表现出晚唐的时代特色以及诗人内心的家国情愫,在人物塑造上打破了传统人物塑造方式,本文就是来探析杜牧诗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媒介建构中女性文学的新境遇——以余秀华事件为例
作者: 郑斯扬   艾闽   来源: 学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米丽   男性话语   《诗刊》   卫慧   女诗人   女性话语   陈染   爱情诗   女性写作   林白  
描述: 2014年10月湖北女诗人余秀华的新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网络上火速蔓延,引发了一场大众热议。无论是在私下场合还是报纸、电视、网络等公众媒介上,余秀华的那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成为大众谈论的焦点。这首诗作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作家沈睿显然把这首诗作理解为一首思想性极高的爱情诗、情爱诗,“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出奇的
彝族女性文学阐述和分析
作者: 俄尼·牧莎斯加   来源: 凉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祖灵   二字   妇女地位   妇女文学   妇女形象   出点   女诗人   诗述   诗歌理论   彝语  
描述: 我一直认为,彝族的妇女地位要比其他民族的高,在没有进行妇女运动之前。这个,所有彝族人都应该清楚:只要是舅舅那方的人,我们是把他(她)尊敬得犹如尊敬“灵竹”一样地尊敬,天底下正是“灵竹”为大。而在彝族人的生活中,正所谓谚语里说的一样:“天上雷公大,地上舅母大”。而灵竹是什么呢?彝族有个规矩,就是:“父欠儿的债,结婚和安家;儿欠父的债,老死之时超度。
主体间性视角下多学科融合的艺术教育模式探索——以小剧场实验话剧《收信快乐》的演出为例
作者: 屈雅红   屈斯薇   吴志斌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科融合   艺术教育   主体间性   《收信快乐》  
描述: 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理论发轫于西方,是对西方哲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在认识论、本体论、实践论等层面,主体间性都有其复杂的意义。该理论渗透于文学、教育学、女性学等领域后,刷新了相应学科的研究。主体间性教育观认为教学活动中的师生都是主体,教育就是通过主体与主体间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使各自的主体性得以丰富扩展。本文援引主体间性理论,结合小剧场实验话剧《收信快乐》的演出,探索通过一个项目实现多学科融合的艺术教育之模式。
非独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 张驰   许英美   陈斯琪   周鹏   李红锦   来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健康   非独生大学生   大学生人格问卷   人格  
描述: 目的:比较分析非独生子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对某大学2011级、2012级、2013级本科和研究生新生共1277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独生子女大学生UPI分数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t=6.776,P<0.001)。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第一类(有较严重心理问题)比例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δ*=4.3,P<0.001)。进一步对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发现来自农村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UP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