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与婚外性关系
作者: 张志永   来源: “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般来说,人们在论述中共领导农村妇女运动时,惯于使用阶级分析方法甚至男权主义话语系统,把农村妇女视作一个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束缚而亟待被解放的同质化整体,很少关注妇女内部亚群体间的差异性,再加上受根深蒂固传统贞节观的影响,有意无意地把农村婚外性关系群体等同于妓女的身份歧视,导致学术界把复杂多样的妇女运动简化成为清晰的群体刻板印象,制造了一种单线条、概念化的整
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与婚外性关系
作者: 张志永   来源: 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农村妇女中较普遍存在着婚外性关系现象,形成了一个迥异于一般农村妇女的特殊群体。妇女婚外性关系群体一般是已婚、贫苦的家庭妇女,为谋生计,她们自发地背叛了三从四德等传统道德规范,经历了生活实践的锻炼,具有较多社会经验,也使她们形成了叛逆性和破坏性
邓颖超与解放区土改中的妇女工作述论
作者: 张同乐   来源: 第二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邓颖超   土地政策   农民运动   妇女工作   土地改革  
描述: 1947年7月至9月全国土地会议前后,邓颖超提出“全党做妇女工作,男女一齐发动”的方针。要以土地改革为中心,使妇女工作与土地改革相结合,妇女运动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相互推动,相得益彰。要以贫雇农妇女为骨干,团结中农妇女,贯彻群众路线于各方面。在土地改革运动中要注意培养与选拔妇女积极分子,鼓励妇女参加各种领导工作。在乡村中吸收贫雇农妇女加入贫农团、农会、合作社及互助组、识字班。土地改革完成的地方,全力发动和组织广大劳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和民主改造运动。探讨邓颖超与土改中解放妇女的理论与实践,对深入研究中国现代土
女性学研究方法
作者: 张渺   来源: 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性医学学术会议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女性学研究方法
近代女性弹词传播述略
作者: 张秉国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在近代文学的百花苑中,女性作家的弹词是其中一丛亮丽的奇葩。其实,明清以降,女性作家参与弹词创作的现象已非常普遍,如被人们被为"弹词三大"的《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竟全部出于女性之手。所以,近代的女性弹词,实际上正是从明代以降女性创作弹词现象的延续。然而,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因促使这些女性作家进行创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现代转型
作者: 张淑云   来源: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走向网络时代的广西80后女作家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给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带来的是进一步生存发展的契机,少数民族文学的传统语言写作方式也得以延续。活跃于网络上的80后女作家分夜色(赵菊)、陆辉艳、小原(韦香媛,)、哑哑(周成玉)、李冰、黄玲娜、韦文君、周锦苗、丘清泉,90后女作家甘玮、韦茜茜。她们有着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族别,作为广西女性文学的新生力量,她
新时期女性文学与现代性
作者: 张晶晶   来源: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的人的主体性要求,表现在女人由依附性到独立性这一精神过程的艰难蜕变。新时期女性文学在20世纪新文学的人学主
潜女性意识与超女性意识——从王安忆观照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内在冲突
作者: 张瑷   来源: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王安忆被视为新时期女性写作最出色的一位。然而,她从未认可自己是女性主义文学实践者,虽然女性立场与女性意识或强或弱、或显或隐地贯穿于她的大部分文本,但她自觉探寻的,却不是女性生命本相而是人类生命意义;不是女性言说而是宏大叙事。由此可见,她具有自觉的文学史意识,这也就是超越了女性意识的主流文化意识。
二十五年来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综述:以1979年至2004年的报刊论文为考察对象
作者: 张川平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自1979年至今,女性文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抛物线的进程。伴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等思想、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启动和发展,伴随着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启蒙,女性久被压抑的性别意识也开始觉醒。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展现、生存地位的剖析以及对女性权力的要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
作者: 张晶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翻译   女性主义   译者主体性   性别  
描述: 随着译学研究发生"文化转向",翻译的性别化视角日益受到重视。女性长期以来都是处于父权制的压抑之下,女性解放必先语言解放。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性别视角,要求对翻译文本进行以女性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干预和改写。在翻译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紫颜色》时,男女译者呈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大多是由于性别意识的不同而导致的。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