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批评30年
作者: 张华   任一鸣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   改革开放   女性主义   发展  
描述: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是为女性文学批评正名以及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性创作互为动力,初显蓬勃发展态势的阶段;90年代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学科开始确立独立学术地位的阶段;2000年以来,女性主义批评打破文学的限制,呈现文化化、多样化的走向。
寻寻觅觅 中国女性文学爱情叙事研究
作者: 张华   来源: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文学   文学研究  
描述: 本书作者将女性文学的爱情叙事置于现代社会文化转型期性别观念发展重要变化的思想文化背景中,联系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梳理女性文学爱情叙事历史衍变的基础上,展开具体阐释,立体而多层面地展现了女性文学爱情叙事的基本风貌和特征。
电影《一步之遥》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华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姜文   一步之遥   女性主义  
描述: 可以说,对银幕上的女性的歧视甚至边缘化在早年的好莱坞电影中是随处可见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仍难逃被大众消费的命运。好莱坞如此,在我国更是如此,致使在40年代之前我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缺失严重,这种缺失直到40年代才开始有了起色,这种女性形象的崛起体现在姜文导演最新作品《一步之遥》中,本文将从片中的两位女性主角入手,分析其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进步性。
犹在镜中:近期电影中的哈萨克族女性形象
作者: 张华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像式人物   哈萨克族女性形象   《鲜花》   《永生羊》  
描述: 本文简要分析了电影《鲜花》和《永生羊》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她们的故事看似从不同方面呈现了哈萨克族女性富于自觉意识的生活,实则远离当下新疆哈萨克女性的生存现状。作为镜像式人物,她们不是民族文化的代言人就是创作者理念的化身。而两部影片的编剧身份是形成这一"症候"的深层原因:"阿依特斯"化身"鲜花"实为异域男作家对哈萨克女性的现代想象,追求自主又富于牺牲精神的"乌库芭拉"则由编剧的亚文化群体经历所致。
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华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命运   下层妇女   人物形象   知识女性  
描述: 曹禺笔下的不同阶层的妇女形象,一是受到新思潮的感染、时代的感召,勇于追求个性解放,开始觉醒,开始具有反叛意识的资产阶级新女性,二是旧中国受奴役和被凌辱的劳动妇女,三是凶悍、奸诈、自私的旧家庭中妒妇形象。但她们无论怎样,在旧的社会里,总也摆脱不了悲剧命运。
女性,到底解放了多少:影视传媒中女性形象的文化透析
作者: 张华   来源: 当代电视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透析   文化品位   影视传媒   文化陷阱   女性形象   文化信号  
描述: 女性,到底解放了多少:影视传媒中女性形象的文化透析
显性与隐性的女性身体欲望化呈示
作者: 张华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化   权力   男性叙事   女性身体  
描述: 本文针对电影《白鹿原》《一九四二》中存在的女性身体欲望显性与隐性的呈示现象,运用性别分析理论剖析两部电影典型的以男性为主体的叙事模式,女性形象处于被"看"的客体地位。男性叙事视点的性别立场与权力控制是抽空女性形象内涵,强化欲望化消费对象的关键。从性别视点的立场出发,审视、批判电影中充斥的男权意识形态,警醒性别集体无意识显得非常必要,以期最终达到构建两性和谐生态文化之目的。
为生命代言:《第九个寡妇》中葡萄的形象分析
作者: 张华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葡萄   代言   艺术形象   形象分析   当代文学史   寡妇   女性形象  
描述: 葡萄,是华文女作家严歌苓为文学画廊塑造的一位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也是当代文学史上最光彩照人、最具魅力的女性形象之一。这个神奇的女子来自严歌苓的小说《第九个寡妇》。故事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孙怀清用两袋白面的价格救下了逃黄水的七岁女童葡萄,并让她成了自家的童养媳。葡萄吃苦耐劳、执拗无惧,是家里的主劳力。葡萄十四岁时,鬼子进村抓"老八",鬼子让媳妇们认领自己的丈夫,葡萄并没像其他的女人一样认领"老八",
新疆少数民族女性荧屏形象的变奏
作者: 张华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性   少数民族   新疆   符号化   女性  
描述: 新疆少数民族女性荧屏形象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符号化、工具化;准男性化;回归女性自我。笔者认为:女性形象的塑造必须跳出将女性符号化、抽象化的怪圈,以借鉴和融合新疆多民族文化的大视野,在“民族性”与“当代性”结合的背景下,塑造具有现代色彩和民族个性的女性荧屏形象。
现代眼光审视下的少数民族女性
作者: 张华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质风景   守望   遮蔽   女性  
描述: 《吐鲁番情歌》和《美丽家园》两部影片清晰地展示了少数民族女性由传统迈向现代的情感追求的衍变轨迹,但用现代的审美的眼光深层次地打量这些女性形象时,就会发现影片存在着用异质文化风景和遮蔽个体化体验等使女性抽象化、凝固化的审美缺失。
< 1 2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