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义,马春花】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朱丽叶与苔丝狄蒙娜美感特征比较
-
作者:
张义常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秋菊
苔丝狄蒙娜
奥瑟罗
意大利
性格
爱情
玫瑰
女性形象
艺术氛围
-
描述:
《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的朱丽叶,《奥瑟罗》剧中的苔丝狄蒙娜,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如果我们过细品味,将这两个同是生活在意大利的姑娘作一比较,会感到她们既有那么多相似处,也有那么多不同处。两个女性形象的美感特征,犹如玫瑰与秋菊,同是美的,但各有性格,各具风采。朱丽叶与苔丝狄蒙娜,同是生长在意大利,有着名门望族的家庭,有爱着她们的父亲,也同是为了一个“爱”字而献出那年轻而娇美的生命。一个为恋人而死,一个被爱人扼死,但都是爱的结果,爱的悲剧。
-
从“他者”到“自我”:对《夏天》中切丽蒂的心理探寻
-
作者:
马春花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伊迪丝·华顿作为美国文学界的重要作家,她的许多作品都受到读者的好评和评论家的认可,但《夏天》这部她本人最钟爱的小说,却相对遭受了冷遇,对小说女主角切丽蒂的认识似乎也有失偏颇。本文借用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切丽蒂实际上成为反叛、倔强、不断摆脱"他者"化境遇走向"自我"实现的自由女性的形象,试图丰富对切丽蒂以及小说本身的认识。
-
从“他者”到“自我”
-
作者:
马春花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伊迪丝·华顿作为美国文学界的重要作家,她的许多作品都受到读者的好评和评论家的认可,但《夏天》这部她本人最钟爱的小说,却相对遭受了冷遇,对小说女主角切丽蒂的认识似乎也有失偏颇。本文借用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切丽蒂实际上成为反叛、倔强、不断摆脱“他者”化境遇走向“自我”实现的自由女性的形象,试图丰富对切丽蒂以及小说本身的认识。
-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论
-
作者:
马春花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
女人主义
-
描述:
性别和种族是当今世界文化研究的两大视角,作为性别研究分支的女性文学研究,在90年代末期以后却难以继续它原有的活力。女性文学研究的停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当下中国的阶层矛盾日益加剧,超越性别矛盾,成为知识者关注的焦点,女性文学及女性批评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漠视;另一方面是女性文学批评在风行一时之后,甚少理论的创新和整合,尤其缺乏对于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整体性认知和逻辑性概括,因此面对当前丰富多样的女性文学创作,它也就很难对其作出清晰有效的界定与判断。有鉴于此,本论文试图从思潮的角度,以女性主义理论和叙事学
-
新女性、左翼电影与历史的幽灵
-
作者:
韩琛
马春花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新女性”
左翼电影
-
描述:
新女性想象是左翼政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社会改造工程的一部分,并伴随左翼意识形态的历史性调整而发生变化。与左翼革命的兴衰起伏一样,左翼电影也塑造了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女性谱系:从反压抑的职业新女性到非性化的工农新女性,再从反潮流的革命新女性到失落的底层新女性,其女性想象在完成一个历史循环之后,又回到起点。左翼电影的新女性镜像是游荡于后革命中国的历史幽灵,构成了批判商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女性形象生产的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