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靖姑斩蛇叙事的历史、文化解读
-
作者:
郭重孟
来源:
温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形象
斩蛇
陈靖姑
族群
仪式
区域文化
-
描述:
陈靖姑斩蛇叙事作为陈靖姑信仰向外传播的口头载体,广泛流传于闽越地区。在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陈靖姑斩蛇叙事进行了宗教属性、历史文化属性与族群、区域文化属性的相关性阐释。陈靖姑的叙事形象在延续李寄普通女性形象的基础上,逐渐由“巫”转变为“神”形象。同时,在儒、释、道的世俗化形塑下,陈靖姑逐渐成为民间宗教的中坚力量,使斩蛇叙事具有较强的宗教属性,蛇随之也完成了神性蜕变为人性的形象变迁过程;“请奶过关”与“唱灵经巡游活动”作为陈靖姑斩蛇叙事在民间社会中的仪式展演,是民众生活文化的现实反映。而陈靖姑斩
-
从女性视角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
-
作者:
孟高旺
来源:
中国出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淑云
女性视角
文学理论研究
语言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女性文学研究
少数民族文学
女性书写
当代少数民族
上海文艺出版社
-
描述:
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独特性和传承性。而文学作品通常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高度浓缩。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研究,可直接体验或古老或厚重的少数民族生态。由长期专注于国内外女性文学理论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的黄晓娟、晁正蓉、张淑云等人编著的《相思湖学术丛书: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
挣扎而扭曲的心魂:张爱玲作品中的“怨女”形象分析
-
作者:
孟丹青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怨女
主体
妇女解放
他者
女性主义
-
描述:
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张爱玲作品中的"怨女"形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怨女产生的根源是男权中心社会长期压抑的结果。张爱玲塑造的"怨女"形象丰富了现代文学人物画廊,推动了女性文学的发展。《怨女》中"银娣"的不幸既是宗法制度与人性之恶合力扭杀的结果,更有其自身"性别史"上的根因。妇女解放不仅需要社会制度的保障,更需要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只有当女性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独立之际,怨女才会消失。
-
简·奥斯丁与张爱玲两位作家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
-
作者:
孟娜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文化
女性意识
社会背景
-
描述:
张爱玲和简·奥斯丁这两位作家是中西方女性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她们都在各自的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本文分析了两位作家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下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旨在让人们站在历史的高度,纵观中外审视女性的社会价值和地位。
-
金东仁初期小说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孟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初期
金东仁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近代教育以女性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主体并开始在此意识下活动为起点。但是她们的主体性选择和行动被大众认为是脱离社会的行为并被认为应为此付出代价。对于女性的这种差别对待和压迫主要源于当时社会的家长制权力构造。20世纪20年代前期,是被称为“新女性”的文学代言人的女性作家为争取女性主体性地位而试路的一个时期,也是先进女性试图推翻作为当时社会优等意识形态的家长制的重要时期。本文运用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的理论,分析了韩国20世纪20年代男性代表作家金东仁的此时期前期小说中出现的以男性视角刻画的女性形象。本文的内容包
-
论视觉形象在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的视觉消费中的作用
-
作者:
孟超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形象
视觉消费
表征
赋权
维多利亚的秘密
-
描述:
“维多利亚的秘密”是美国的一家女性内衣零售商,其产品摈弃传统内衣单一棉质材料,色彩和风格结合了极具诱惑和性感的元素,成为美国有利可图的女性内衣市场上近乎居于垄断地位女性内衣品牌。视觉形象对于当代世界商业和社会问题广告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今,“维多利亚的秘密”凭借其广告中成功塑造的视觉形象向消费者传达了该品牌的品牌形象以及所标榜的生活方式。本文将基于视觉文化理论和视觉消费理论对“维多利亚的秘密”品牌广告中所呈现的视觉形象进行分析,揭示视觉形象在广告这一表征体系中运作所运用的手段,进而指出“维多利亚的秘密
-
海岩小说人物形象研究
-
作者:
孟琦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警察题材
人物形象
审美价值
-
描述:
海岩的创作起始于1988年,从第一部长篇小说《便衣警察的》问世到2013年的《长安盗》,在25年间,海岩共创作了5部中篇小说,14部长篇小说,2部杂文集和1部散文集。海岩小说风靡了二十余年,在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