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孙艳琳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艾丽丝·门罗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形象是进入艾丽丝·门罗小说世界的最佳途径.门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经历了从男权社会中女性生活空间和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到女性从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来找寻和建构自我身份,再到解构父权中心,重建女性家园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门罗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敏感切入到女性生活的内部,展示出女性个体对寻求人格建立的完整过程,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
浅析奥斯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孙洁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奥斯汀
女性形象
-
描述:
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发展,都是一定时期社会背景下的思想表现。奥斯汀作为18世纪—19世纪著名的文学家,她对当时英国社会环境下女性地位的不满深深地体现在其文学作品中。本文通过分析奥斯汀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背景,进一步探讨奥斯汀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
解析电影《明月几时有》中方姑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孙启菲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月几时有》
方兰
女性形象
-
描述:
电影《明月几时有》是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的最新力作,于2017年7月1日在中国上映,讲述了小学教师方兰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友李锦荣以及游击队长刘黑仔等人在被日军占领的香港顽强抗争的热血故事。本文旨在通过
-
论《红楼梦》对萧红笔下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
作者:
孙兆豪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女性形象塑造
萧红
-
描述:
活跃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萧红,始终立足于女性视角写作,在继承《红楼梦》既有创作手法基础上,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自身经历,对女性形象塑造加以创新,成为刻画女性形象的突起异军。萧红以《红楼梦》中的香菱自比,同时浑身又散发着林黛玉的气息。因此,无论是萧红自身的个性气质,还是其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塑造等都深受《红楼梦》影响,也都阐释着女性艰涩的生命美及宿命式的生活轨迹。
-
教会学生对经典进行抵抗式阅读——女生理想人格培养方法初探
-
作者:
孙秀红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人格培养
学生
阅读
女生
教材
刘兰芝
教会
女性形象
-
描述:
抵抗式阅读,是指对教材里的经典文章进行阅读重建,希望通过对教材女性形象的全方位解析,促进完美形象在女生精神领域的传承。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尝试。一、展开讨论,辨明是非教材里有些形象是矛盾复杂,褒贬交错的。如刘兰芝的美丽和冷面,葛朗台母女的善良与懦弱,冯铿的革新与急于求成……既有可嘉可颂的品质,又有可悯可怜之处。在肯定优点的同时,如何摒弃不足,促使女生反省自我,修正自我,提高自我,很值得探讨。
-
犹太女性的知识及历史主体性重建——论《普特梅瑟与赞西比》对泥人文本的女性主义改写
-
作者:
孙鲁瑶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特梅瑟与赞西比》
泥人叙事
历史
女性话语
知识
-
描述:
作为一种女性书写策略,戏拟是女性作家解构男性话语模式、重建女性表征的有效途径。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短篇小说《普特梅瑟与赞西比》通过挪用和改写男性犹太泥人文本的方式书写女性泥人故事,她塑造的求取知识和参与历史的犹太女性形象打破了犹太泥人传说中男性对犹太知识和历史的垄断,使犹太女性重获话语权。欧芝克的女性泥人故事一方面具有典型的犹太民族特质,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当的普适价值,两者共同深化了新泥人叙事的性别意义,表达了两性共享知识、言说历史,平等参与话语建构的愿景。
-
教会学生对经典进行抵抗式阅读
-
作者:
孙秀红
来源: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抵抗式阅读,是指对教材里的经典文章进行阅读重建,希望通过对教材女性形象的全方位解析,促进完美形象在女生精神领域的传承。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尝试。 一、展开讨论,辨明是非 教材里有些形象是矛盾复杂,褒贬交错的。如刘兰芝的美丽和冷面,葛朗台母女的善良与懦弱,冯铿的革新与急于求成……既有可嘉可颂的品质,又有可悯可怜之处。
-
不死的女性“他者”:爱伦·坡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孙霖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女性意识
爱伦·坡
-
描述: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在作品中描述了许多迥异的女性形象。其短篇小说《厄舍府之倒塌》《莫雷娜》和《丽姬娅》均通过男性叙述者的视角塑造了三位女性人物的不死的“他者”形象。她们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女性的附属地位,最终也都不约而同地以复活的方式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他者”观有益于深刻挖掘不死的女性“他者”形象背后的内涵,揭示坡在男权社会传统中对女性的重视,甚至是赞赏,具有先锋性。
-
向警予女权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研究
-
作者:
孙哲
闫萌
来源:
卷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向警予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在中国革命与妇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尤其是她的女权主义思想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篇章。本文在学习了向警予的女权主义思想的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实际,详细分析了向警予的女权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旨在引起当代社会对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发展的进一步重视与支持,并给相关妇女权利组织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性别研究:走向开阔与新变——“第十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
孙琳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科学战线》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女性文学
综述
文学研究会
中国当代
学术研讨会
性别研究
-
描述:
2017年6月22—23日,“第十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长春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和《妇女研究论丛》杂志社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