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中国的女性文学的发展
作者: 孙筱梅   来源: 重庆师范学院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中国   女性文学  
描述: 该文拟从考察中国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角度业探讨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及演变.严格说来,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起点是"五四"时期,因此,该文主要研究"五四"以降至九十年代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贯穿该文的线索是女性意识的发展对中国女性文学所产生的重?
中外妇女研究透视
作者: 孙晓梅   来源: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  
描述: 本书内容包括:浅析妇女解放的基本理论、中国妇女学研究综述、妇女学研究在中国、联合国与世界妇女、当代西方妇女运动的特点等。
走出伊甸园: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孙蕾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题材   中国电影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新女性形象   伊甸园   三十年代   影片   四十年代   女性问题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特别是通过女性对家的困惑、迷失或觉醒,来看“家”这一命题如何成为中国妇女题材影片的缠绕性命题。通过分析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对“家”的不同程度的认识,来初步勾勒出中国电影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本文所侧重的角度是,社会观念对女性行为的潜在影响,女性形象的转变,由此来揭示中国电影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的转变及特征。
试论妇女参政
作者: 孙玲   来源: 理论与当代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帝反封建   妇女参政   社会主义事业   理论联系实际   民主主义革命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   妇女干部   女性形象   女性领导   领导活动  
描述: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形象生动而富哲理的格言,给妇女的作用作了一个客观的评价。从鸦片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个世纪以来的风风雨雨,一次次的革命斗争,一场场的农民运动,妇女和男子一道投身革命洪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动人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她们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作出了新的贡献,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领域中,她们又成为一支肩负历史重任的主力军,战斗在不同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由于种种原因,妇女参政议政的人数较少、妇女参政成了“金
自身书写的世界:由自我意识的觉醒建构个人话语(林白论·下篇)
作者: 孙祖娟   来源: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话语   自我意识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自主意识   女性自我   女性命运   女性叙事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自身书写的世界:由自我意识的觉醒建构个人话语(林白论·下篇)
女性神话的解构: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孙孝秀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神话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利用女奴主义有关理论,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本文认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体有三类:“怨女”型女性形象,恶妇型女性形象和顺从型女性形象。其中“怨女”型女性形象的特点是“怨而不怒”,她们大多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内心充满了幽怨却无处发泄,广义地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具有些“怨女”的特征。“怨女”形象中的““怨而不怒”,是完全符合中国儒家文化的本质特征的。“怨女”们的发展出路只有三条:其一是在繁重的压迫中日益变得麻木,逐渐变对丈夫和男主人公百依
林语堂小说论
作者: 孙凯风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街》   《京华烟云》   道家文化   文化追求   爱情小说   林语堂小说   中西文化   儒家文化   女性形象   《奇岛》  
描述: 林语堂小说论
作为类像的女性——论女性在当代文化中的审美角色
作者: 孙华彤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男权文化   当代文化   审美   “有意味的形式”   《阁楼上的疯女人》   女性形象   潜意识   男性   “缺席”  
描述: 作为类像的女性——论女性在当代文化中的审美角色华彤当安迪·沃霍尔把玛丽莲·梦露的图片清样在画布上以连续纹样形式复制时,他昭示出当代文化中女性角色的一种真实:女性,是一幅粗糙的、尚未完成也难以完成的图片清样,是一帧经过简化夸张、通向感官愉悦的图像,是...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