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个需要警醒的女性学话题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批评   女权运动   当代文学   女性学   话题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创作   性别研究  
描述: 一个需要警醒的女性学话题
“女权主义”与女性意识的文本表达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21世纪   女性意识   消费时代   女权主义   文本   文学特征   女性问题   文学研究   小说  
描述: 相对于“女权主义”,我提出“后女权主义”,尽管说“后”这一前缀已经令人深恶痛绝,但缺乏这一前缀我们还难以对大量现象和事实进行归纳或命名。在进入21世纪之际,性、性别、女性,这些有区别但也有更多联系的语汇走进大部分作家的叙述视野,这其中,作为对既往性别文化的一种历史性反思同时又是世界性思潮对中国影响的结果,“女权主义”的声音似乎格外响亮。但是消费时代的女性问题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运用哪些途径和手段加以表现的?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文学中的社会性别想象为什么会在当下被如此“叙述”?可以说任何时期对性别问题的透视
“女权主义”与女性意识的文本表达——对当前小说性别倾向的一种思考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21世纪   女性意识   消费时代   女权主义   文本   文学特征   女性问题   文学研究   小说  
描述: 相对于“女权主义”,我提出“后女权主义”,尽管说“后”这一前缀已经令人深恶痛绝,但缺乏这一前缀我们还难以对大量现象和事实进行归纳或命名。在进入21世纪之际,性、性别、女性,这些有区别但也有更多联系的语汇走进大部分作家的叙述视野,这其中,作为对既往性别文化的一种历史性反思同时又是世界性思潮对中国影响的结果,“女权主义”的声音似乎格外响亮。但是消费时代的女性问题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运用哪些途径和手段加以表现的?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文学中的社会性别想象为什么会在当下被如此“叙述”?可以说任何时期对性别问题的透视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性话语流变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女性话语   女性文学  
描述: 建国后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女性话语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贤妻良母主义、消费主义等几种话语逆转。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迁对女性话语有极大的影响,同时中国当代的文学艺术也积极参与了女性身份的话语制造。对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女性角色应该葆有一份应有的性别觉醒。
“女权主义”与女性意识的文本表达——对当前小说性别倾向的一种思考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现当代文学文摘卡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消费时代   西方女权主义   女性学   当前小说   女性写作   女性关怀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权主义”与女性意识的文本表达——对当前小说性别倾向的一种思考
20世纪40年代的都市女性写作——张爱玲苏青创作论
作者: 孙丽玲   来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女性写作   张爱玲   市民文化精神   苏青  
描述: 张爱玲和苏青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享有盛名的两位女作家,她们的文学创作,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与观照方式,致力于市民阶层生存境遇和市民文化趣味的展露抒写,独具市民文化女性书写的明显特征。两位女作家的作品在创作观点、视野、题材上都饱含了市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趣味,这使她们的创作有别于“五四”女作家的时代眼光和社会观照,为40年代都市女性文学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铁屋中的女性:压抑的困守与无望的突围
作者: 孙宏哲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歇斯底里   明清长篇世情小说   妻妾形象   儒家疯妇  
描述: “儒家疯妇”中两种类型共同具备焦虑﹑丑怪﹑疯狂的歇斯底里特质。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1、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三岛由纪夫小说中的性别场
作者: 孙雪梅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当代文学   性别场   三岛由纪夫   比较研究  
描述: 三岛由纪夫(Mishima Yukio, 1925―1970)用一种特立独行的美学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文学世界,并且用他诡谲怪异的生和惊世骇俗的死震撼了世界。人们似乎很难理解他那种沾染着血腥与野蛮的文学观念,更难理解他毅然切腹自杀的人生选择。在三岛由纪夫的身上有着太多神秘的值得探寻的东西,首先他是一个道地的日本人,其次他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个性和个性体验的日本人。因此,不论是他的文学创作还是他的人生,都一方面反映出日本传统的印记,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他自己的个性特征。 结合三岛由纪夫其作品与其人,我在性别场的总
教育小说视野中的简·奥斯丁
作者: 孙鸿飞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简·奥斯丁   英国小说   教育小说  
描述: 简·奥斯丁的作品因为都描述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由青涩向成熟的转变历程而可以被归结为教育小说。她对人物心理活动和思想意识的关注具有某些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开启了英国小说的现代主义源泉,并对其后辈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之成为一种传统,贯穿于整个英国小说史,简·奥斯丁可以被称为英国小说史中里程碑式的人物。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关于简·奥斯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阐述教育小说的理论渊源,并限定本文的理论基点;第三部分为简·奥斯丁作品分析;第四部分将简·奥斯丁的小说与女性文学和同时期的法国小说进行
辨美丑,十娘永驻心间 习语言,语文风光无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感悟
作者: 孙晋诺   杨凤荣   来源: 语文学习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原文   审美境界   感悟   杜十娘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人文性   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  
描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感受、鉴赏”一节中提出了“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的阅读教学任务,落实这一教学内容,把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结合起来是关键。[第一段]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