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时期根据地妇女政治参与探析
-
作者:
孙苹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抗战时期
妇女
-
描述:
抗战时期,在我党妇女政策的引导下,根据地妇女政治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时期,根据地妇女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参加各种各样的妇女组织,参选,参政,参加抗战、生产和生活改革。根据地妇女的政治参与的形式对我们今天推进妇女参政有着宝贵的借鉴经验: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妇女在建设中的作用,充分了解各阶层妇女的要求,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提高妇女的知识水平。
-
论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与完善
-
作者:
孙勇
来源: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骚扰
公益诉讼
男女平等
-
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于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制定为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部法律在内容上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文章力求遵循以宪法为准则,与
-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对疾病主题的表现
-
作者:
孙海芳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疾病主题
女性
-
描述:
文学与疾病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如果从性别差异出发,我们会发现女性作家作品中的疾病主题与男作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与患者的角色、自我意识发生关系。在女作家笔下,女性的疾病成了受害的隐喻,女性的疾病与女性的角色冲突、与女性性别紧密联系了起来。新时期女性文学对疾病主题的表现则主要集中在女性的生理疾病方面,病妇形象更多地患有生理意义上的疾病,遭受着身体病痛的折磨。在这些作品中,疾病变成了一个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思考生存方式的隐喻。
-
2005年度奥兰治小说奖及新作家奖揭晓
-
作者:
孙振亮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作家
for
女性文学
小说
-
描述:
6月7日,美国作家莱昂内尔·施赖弗荣获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文学大奖奥兰治小说奖(Orange Prize for Fiction)。[第一段]
-
《红楼梦》对封建社会女性的形容与刻划
-
作者:
孙淑慧
来源: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
性格
命运
权益
品质
才华
社会问题
女性
-
描述:
《红楼梦》是真正为女性树碑立传的文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女性著作。一方面,它极力赞美女性,肯定了女性的独特才华与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又对封建社会女性的命运和地位报以同情,对女性的摧残予以揭露和批判。
-
析华裔文学中华人形象之变迁
-
作者:
孙冬苗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刻板形象
华裔文学
华人形象
-
描述:
十九世纪中叶的淘金热诱惑了大批华人涌入美国。淘金热后,他们在这块异乡的土地上修筑了沟通美国东西部的铁路,开垦了南部的种植园,还参与了各州的铁路支线建设。华人移民为美国的早期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贡献并没有得到认可。从踏上这块土地时起,他们就不为白人主流社会接纳,备受歧视和侮辱。1882年《排华法案》的颁布,使针对华人的种族迫害与歧视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为了稳固其文化霸权,主流社会的强势话语还制造出一系列的刻板形象对华裔进行歪曲再现,如狡猾的赌徒“异教徒中国佬”阿辛、邪恶残忍的撒旦式人物傅满洲以及女
-
天堂之路—论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夏季鸟笼》
-
作者:
孙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优雅状态
自然选择
达尔文主义
适者生存
-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在当今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在她名下有多部作品和各种奖项,因此她不仅是位成功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传记作者,评论家及编辑。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开始写作以来,其作品就备受评论家的关注。
在她的小说中,德拉布尔展现了一幅关于英国当代社会的生动的画面,同时涉及了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女性的境遇。由于她的小说中运用了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传统手法,玛格丽特·德拉布尔被誉为现代的简·奥斯汀和“英国的年代记录者”。除了社会现实主义的手法外,德拉布尔还认同F.R.李维斯的观点:
-
对《愚人船》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孙贻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凯瑟琳·安·波特
《愚人船》
-
描述:
《愚人船》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出色的文学家——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在提到这部作品时,评论家多倾向于对小说的艺术特征和写作技巧进行探讨,忽略了该作品更深刻的关于女权运动低落时期女性现状和广大妇女女性意识悄然酝酿,准备再次挣脱父权社会束缚的内涵。本文借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女性主义批评所取得出的某些结论,结合当时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时代背景,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愚人船》作一解读,力求揭示该小说在展现女性意识、张扬女性文化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同时引起广大读者对波特
-
从超验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凯特·肖班的《觉醒》
-
作者:
孙全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觉醒》
精神完美
凯特·肖班
超验主义
-
描述:
如今凯特·肖班的小说《觉醒》因其浓厚的女性意识而被推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作,登上美国文学的经典之列,成为美国大中学校的教材。这部复杂而微妙的小说的确是一部可以从多重视角来解读的佳作。该小说包含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地方色彩等成分,也表现出浓厚的存在主义和当代女性主义色彩。
本文试图发掘该小说中的超验主义元素,从超验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女主人公艾德娜的觉醒过程,以拓宽人们阅读该小说的视野。超验主义强调精神、自我和自立,以及大自然对人的“神启”,认为个人可以超越物质世界,
-
李白闺情诗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
作者:
孙艳红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闺情诗
社会文化背景
话语建构
社会底层
中国古典诗歌
女性解放
社会生活
女性形象
文化意蕴
-
描述: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诗歌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内容一般少不了揭示人物的生活命运和反映作家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父权社会之后,女性便被置于第二性的地位,只不过是男性的附庸与陪衬,这使女性丧失了在文学中被真实全面表达的权利。即便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实质是男权话语建构的结果。有人说女性犹如斯芬克斯之谜,那么中国女性则是谜中之谜。她们是一个既伟大又卑微的群体,她们既立于人格和精神的山峰之巅,又被宗法人伦关系压于彼时代的社会底层。她们一面举着女性解放的大旗振臂呐喊,一面却卑躬屈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