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我国女性文学创作特征及现状——以《上海宝贝》为例
作者: 孙小芳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上海宝贝》是我国当代女作家卫慧的半自传体小说,在问世后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上海宝贝》及其引起的文化现象展开解读和反思。女性书写是女性主义在文化、文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上海宝贝》是我国都市女性书写实践的代表,象征着我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突破性发展。卫慧作为半自传体小说作者,是我国女性书写的实践主体,其写作行为本身具有主体性,具有女性主义象征意义;小说
研讨式教学法在《女性学导论》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 孙继静   来源: 教育现代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法   《女性学导论》   教学模式  
描述: 为配合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女性学导论》这门课中开展研讨式教学法的实践,针对该门课程的特色设计了各个层次不同的内容和模式,并对研讨式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
现代都市中的女性生存——评池莉《她的城》与潘向黎《弥城》
作者: 孙明   来源: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选择   生存哲学   人生准则   女性意识   女性生存  
描述: 中国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从初步从西方引进女权主义理论开始,直至今日,流逝30多年的历史长河,已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处女地。女性意识在中国经历了“集体无意识” 、“彷徨”、“呐喊”及至对抗,到寻求多元发展方向的艰难探索历程。进入新世纪,卷入时代大潮的女性,也正溯游而上,在现代都市中找寻独立的自我。一贯以市民生存为表现对象的50后女作家池莉和执着展现都市女性精神空间的流派之外的60后女作家潘向黎,她们对“都市女性”这一群体作了深刻的精神剖析。两篇中篇小说池莉《她的城》和潘向黎《弥城》流露出的女性意识显示了现代都市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宗教道德观念
作者: 孙瑞云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乔治·艾略特在西方文学史上颇负盛名,她不但在女性文学家中威望甚高,而且同时代的所有英国作家中,也只有狄更斯、萨克雷等人能够与之比肩。艾略特在其作品中倾注了更多宗教道德层面的主旨倾向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艺术对社会的主观改造。宗教道德、自然风光以及哲学历史等话题,都是她作品所希望表达的主题。小说《米德尔马契》是艾略特创作生涯中写作风格
古代文学中女性意识
作者: 孙京   来源: 卷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起源   古代文学   发展  
描述: 在女性文学研究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其创作理论和批评也显得越来越规范化和系统化,并由此初步形成了女性文学学科意识,研究者的眼光也逐渐向古代文学“聚焦”。在此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阶段是不是真的有“女性文学”存在,目前还尚未达成相应的共识。本文对中国古代文学做出重新的审视,以女性意识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从广义女性文学的角度对古代文学女性意识的发展过程做出初步梳理,以此来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所表现出的特点做出有关的探寻。
女性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思想内涵分析
作者: 孙丽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文化价值内涵   男权社会   剪纸   女性  
描述: 通过运用社会性别知识,在女性学这一视角下,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文化内涵进行重新阐释与分析,围绕剪纸意象中的人文内涵,探讨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价值定位和发展问题,对当下女性解放自由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与启示。
空间批评理论视域下艾薇菊·丹提卡的《息·望·忆》
作者: 孙洪梅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困境   空间批评   生存策略   《息·望·忆》   生存矛盾  
描述: 艾薇菊·丹提卡(Edwidge Danticat,1969—)是一位杰出的海地裔美国黑人女作家,被《出版者周刊》誉为对海地文化有着敏感洞察力的独特新声。凭借自身黑人女性的特殊身份,加之对海地的美好回忆以及美国的移民经历,丹提卡始终致力于描写和塑造多重而又复杂的人物形象,在美国文坛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息·望·忆》作为丹提卡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有力地彰显了其特有的艺术修养和文学才能。小说一方面从孩童的视角切入,以索菲亚的成长为主线,巧妙地讲述了她要经历女儿、女人、妻子、母亲不同身份的变化、不同角色
春香传:从文学到电影
作者: 孙皓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电影改编   古典小说   现代阐释   追寻主题   春香传  
描述: 《春香传》作为盘索里类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在韩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与《沈清传》、《兴甫传》并称朝鲜民族古典文学的“三大传”,与《红楼梦》、《源氏物语》并称亚洲三大古典小说。《春香传》的故事素材源于民间传说,后来盘索里艺人“广大”将这些故事素材用盘索里的形式进行演唱,申在孝等有识之士将演唱的盘索里歌辞整理、记录下来,最后被坊间书商加工润色之后整理成了小说。几百年来,随着盘索里艺术的心口传承以及朝鲜王朝中、后期读者层的变化,《春香传》的内容一直被反复改写,先后诞生了汉文本、韩文本、手抄本、坊刻本等近14
权力生死:<尼伯龙根之歌>中的死亡意识研究
作者: 孙芸霞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死亡意识   权力   话语权力   女性主义   死亡畏惧  
描述: 《尼伯龙根之歌》是一部伴随日尔曼民族共沉浮的史诗著作,被称为“德国的伊利亚特”。本文运用死亡现象学、女性主义、权力话语等相关理论中可以兼容的部分作为支撑,重点分析史诗中三个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他们在权力斗争中如何应对自身或亲人死亡的挑战,死亡如何体现生命意识,从而切近生命的本质。 曾经悍勇的冰岛女王布伦希尔德在男女权力斗争中被“制成”符合男性期待视野的女性,并为男性权力斗争所利用,在史诗的第二部分突然销声匿迹。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度作为唯一的声音出现的男权话语按照臆测和潜意识中的意愿塑造如其所愿的女性形
激扬与失落:“十七年”女性文学的背景与风貌
作者: 孙丹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激扬   女性意识   失落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文学是指由女作家创作的,反映女界人生、体现女性意识的文学。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处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因此需要将女性文学的界定放宽,本文取一种比较宽泛的说法,即凡是女作家的创作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两次女性文学创作的高潮,一为“五四”,一为“文革”后的“新时期”。“五四”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发轫期,而“新时期”则是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多年沉寂之后的爆发期,这两个时期的女性文学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七年”女性文学则夹在这两个高潮之间,在她们耀眼光芒的反射下显得黯淡无光,几乎面临着被遗忘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