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主义视角下乔伊斯《死者》的独特创作观
-
作者:
孙晓青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小说中,乔伊斯设计了几位女性的形象,并且赋予这几位女性人物以强烈的爱憎意识和民族意识。在《死者》中,乔伊斯主要设置了三个女性形象,这三个女性形象都与爱尔兰民族的民族劣根性有关联,她们几乎代表了长期以来爱尔兰民族由于饱受殖民统治而形成的逆来顺受、民族怨恨以及好斗成性的几种特征。虽然小说表面上是在刻画女性,但是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小说是将女性形象与爱尔兰的民族形象相互联系在了一起,通过女性主义观点来暗喻民族特征。
-
《生死场》研究综述
-
作者:
孙晓玲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抗日文学
《生死场》
女性文学
哲学
文本结构
-
描述: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小说发表之初,“抗日文学”说一直是权威阐述。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批评者或从女性文学、或从生与死的哲学高度、启蒙角度以及文本结构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重新解读,发现了许多新的内涵,然而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
-
报刊传播与王韬《淞隐漫录》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孙晓艳
何宏玲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报刊传播
淞隐漫录
女性形象
-
描述:
晚清报刊业发展迅猛,一系列的文艺副刊、文艺专刊应运而生,传统文言小说也与这种新媒介结合进入传播领域。《淞隐漫录》就是报刊传播中的典型代表,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国外女子形象的塑造对当时中国社会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
“五四”及20年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与符号表征
-
作者:
逄增玉
孙晓平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
中国形象
新文学
表征
-
描述:
"五四"及20年代的现代文学作品,皆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言说和描写国家与地方乡土形象。作为启蒙主义的代表作,鲁迅的小说以故乡为中心能指符号,具象而隐喻地通过一系列空间物象展示中国形象的否定意义。浪漫主义的创造社诗人郭沫若则通过动物性形象与女性形象隐喻中国形象,这种隐喻的背后和深层是对设计和再造"新中国"的自信。闻一多则亦以社会性与自然性物象、积极和消极的两级对立情感对中国形象予以描绘,内里自有诗人思想的积淀。而受社会进化论与救亡思潮影响的郁达夫与老舍等小说家,也在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中,对真实与想象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