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研究
作者: 周辰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迷惘的一代   凯瑟琳   男主人公   永别了   康伯   经济独立   新女性形象   人物研究   人物分析   布莱特   武器  
描述: 一、新女性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基本特征伴随着世界大战的停摆,世界的局势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尤为重要的是女性的地位、作用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世界大战期间,战争连连,导致男性必须参与战争,这种现象直接改变了女性在家里的地位,她们不仅需要走出去参加各种工作,还要承担家庭的重任。就这样,女性们认识到了自我的价值,体会到
在道德与情欲中挣扎:美剧《情妇》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周亚萍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角   期待视野   女性人物形象   情感困境   收视率   视觉体验   潜意识   都市女性   关注度   自我发现  
描述: 美剧《情妇》(Mistresses)于2013年6月由美国ABC公司推出。作为一部新剧,它所引起的关注度和收视率在短时间内迅速飙升。单单是剧名就能引发观众的无限遐想。男人们对这个称谓有着一种潜意识的"期待视野",更多的是期待一种活色生香的视觉体验;而女人们或许对其背后所隐藏的故事更感兴趣。在优酷网的剧情介绍中对这部剧是这样描述的:该剧讲述了四个女人的秘密恋情及"自我发现之旅"。她们随时都要面对丑闻、绯闻、秘密、阴谋与背叛,在不体面的恋情中寻求刺激、找寻自我、隐藏秘密、经历背叛,最后从这种复杂的关系中解脱出
亨利·詹姆斯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影视改编
作者: 周琳   来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影视改编   女性人物  
描述: 近十几年来,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被频频搬上银幕。本文讨论影视作品对亨利.詹姆斯小说的改编。通过创新的改编,电影导演将小说文本中的不确定因素呈现在观众面前。文章追溯亨利.詹姆斯几部主要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的历史,并分析十九世纪与当今社会对女性气质解读的相似之处。
巴赫金理论“对话”韩礼德模式:女性文体学视角
作者: 周玉芳   来源: 俄罗斯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及物性   对话理论   女性文体学   性别角色  
描述: 本文将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对话理论,与韩礼德及物性分析模式相结合,从女性文体学视角对英语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与俄语小说《大乌鸦》中两个恋爱场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对话理论与及物性分析的结合,可以有效解码语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隐性性别歧视。文学语篇中的男女角色,尤其是性角色,通常是"定型"的,即男性人物一般能够主导自己的环境和命运,而女性人物往往是处在一种被动、无助的状态。
探析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
作者: 周永瑶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岩井俊二   电影艺术   女性  
描述: 岩井俊二是当代著名日本导演,是"日本新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风格清新细腻、唯美婉约,渗透着青春忧伤的气息,又透射出主人公、投射出导演对青春、对世界、对生命的探索与思考。他凭借着《情书》《梦旅人》《花与爱丽丝》等作品享誉世界影坛。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多以女性为主角,故事看似平淡,却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灵性和对生命旅途的思考。本文以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这些女性的人物特点和艺术色彩,从而进一步探索岩井俊二的电影创作的艺术魅力。
严歌苓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
作者: 周茜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男性形象   严歌苓小说  
描述: 作为海外华人文坛的代表,严歌苓作品不仅深受华人的喜爱,在海外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既塑造了大量善良、温顺的女性人物形象,也塑造出一些生存背景与性格各异的男性形象。本文主要针对严歌苓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
解析《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象征主义手法
作者: 周晶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外婆的日用家当   象征主义  
描述: 艾丽丝.沃克在《外婆的日用家当》小说中自然而娴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貌似平淡的故事却蕴含着白人主流文化和黑人文化之间尖锐的文化冲突和思想上的斗争。本文分别从"外婆的日用家当"和"三位女性人物角色"两条主线解析象征主义手法在《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具体应用。
由《婴宁》看蒲松林的女性观
作者: 周菊琴   来源: 新课程学习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精神   婴宁   自然美   聊斋  
描述: 在蒲松龄的笔下勾勒出许多的女性人物,以“纯、真、美”这一系列的女西北风形象最为突出。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婴宁,它主要讲述了《聊斋志异》中女性人物的纯真美。立足于婴宁这个女性角色,探讨了蒲松林对女性美的描写并深入探析了蒲松林的女性观。
主流意识形态遮蔽下的民间文化存在
作者: 周航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改造   基点   《创业史》   文化存在   主流意识形态   遮蔽   民间   女性人物  
描述: 一作为革命时期的文学经典,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的价值似早有定论。柳青本人在谈到《创业史》创作初衷时,说是想通过1953年前后西北终南山麓一个名叫下堡乡的小村庄的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故事,来弄清楚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
《饥饿游戏: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
作者: 周丽萍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权威   叙述视角   女性主义   叙述声音  
描述: 《饥饿游戏:一》是一部以女主人公"我"的视角展开的个人型公开叙述小说。女性人物的"看"在确立她们主体地位的同时将男性边缘化,并建构女性意识。个人型公开的叙述声音有着名正言顺的权威,但是女性叙事者在叙事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压制,作者通过让人物保持自己的声音、运用第一人称群体代言人式的叙述声音、内心独白策略来消解男性的权威,打破父权下的传统叙事传统,以迂回隐秘的方式发出女性的声音,获得叙事的权威。
< 1 2 3 ... 42 43 4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