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原,清,曹雪芹,高鄂】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唐代艺术中女性形象的视觉呈现
-
作者:
原华丽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
唐代
身体
女性形象
-
描述:
唐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以静态的、可视的图像文本为基础,基本覆盖了初、盛、中、晚唐各个时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断代系统。唐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以身体呈现为主要的视觉呈现方式,它既不同于西方绘画和雕塑中的女性裸体形象,也区别于中国古代艺术中除手和脸之外被层层包裹起来的女性身体形象,而是在西方裸体的基础上有所遮蔽,又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身体被层层包裹的基础上有所暴露。唐代艺术中女性形象的特殊性,一方面在于女性形象的呈现不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出现了与唐代之前或之后截然不同的局面,女性形象从政教内容走向世俗化的审美与
-
后殖民作品中的“她者”形象——以《等待野蛮人》和《英国病人》为例
-
作者:
汪定辉
原一川
来源: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等待野蛮人》
《英国病人》
“她者”形象
人性与权力
后殖民作品
-
描述:
《等待野蛮人》发表于1980年,是库切第一部为自己赢得国际荣誉的长篇小说。而迈克尔·翁达杰的《英国病人》发表于1992年,讲述了一个关于战争、殖民、人性和爱情的故事。两部小说皆发表于同一时代,虽然故事背景和内容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关于人性和权力的主题。本文将分别从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即:“野蛮姑娘”和凯瑟琳的“她者”形象进行解读,以揭示后殖民作品中女性“她者”形象的边缘化(marginalization)问题。
-
在伊甸园的废墟中寻找优雅
-
作者:
钟志清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在伊甸园的废墟中寻找优雅
-
贞 女 与 隐 士——《冯媪冢铭》中的女性书写
-
作者:
陈宇清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冯媪冢铭》
朱彝尊
隐居
守贞
-
描述:
《冯媪冢铭》是朱彝尊写作的墓志铭中较特殊的一篇。朱彝尊在其中描绘了一个一生不字守贞,然而严格意义上既非贞女亦非孝女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在“家国同构”的背景下与“隐士”形象相联系,背后暗藏着作者于明清鼎革后特定时期不仕隐居的理想。
-
贞女与隐士
-
作者:
陈宇清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冯媪冢铭》
朱彝尊
隐居
守贞
-
描述:
《冯媪冢铭》是朱彝尊写作的墓志铭中较特殊的一篇。朱彝尊在其中描绘了一个一生不字守贞,然而严格意义上既非贞女亦非孝女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在“家国同构”的背景下与“隐士”形象相联系,背后暗藏着作者于明清鼎革后特定时期不仕隐居的理想。
-
西安培华学院成立女子学院
-
作者:
宋海龙
曹原
来源:
新西部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培训
教育厅
女性教育
陕西省
女子大学
成立
女性学
学院院长
安培
著名教育家
-
描述:
6月26日,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举行成立大会,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叶广芩担任女子学院院长,国际著名教育家池田大作先生夫人池田香峯子女士受聘为名誉院长。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桂中岳、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邓理、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与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博士共同为女子学院揭牌。
-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女性文学卷
-
作者:
张清华
来源: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
描述: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女性文学卷
-
正义与性别:试论1978年以来香港警匪片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魏秀清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价值
香港警匪片
正义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通过对香港电影整体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冷落和忽视,而从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来看,被研究的女性形象身份边缘、另类,所选取的电影文本影响范围亦十分有限。总之,目前学界对于香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缺乏完整而深刻的关注。 香港警匪片作为众多香港类型电影中最具本土特色、又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电影类型,长期以来备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本文以1978年以来的香港警匪片为研究范围,在对这一期间警匪片进行史的梳理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典型影片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进行细读和分析,从而对女性形象进行系统、
-
天使或妖魅: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谱系——前言
-
作者:
张清华
来源:
长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前言
谱系
女性形象
天使
-
描述:
在非洲草原上,一只母狮正以闪电般的速度扑向它的猎物。当它如此迅猛和强悍地扑向一只瞪羚的时候,丝毫也没有表现出一个“女性”的犹豫和怜悯、温柔和纤弱。相反,以一群嗷嗷待哺的乳狮的名义,它以生存者固有的勇气与力量同各种危险较量着。
-
天使或妖魅: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谱系
-
作者:
张清华
来源:
长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若追溯中国文学中的少年形象,或许《诗经》中就可见到影子,开篇《关雎》中那位“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或许就是个翩翩少年。这合于古人的伦理,《礼记·曲礼》说“二十曰弱冠”。《礼记·内则》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而历朝历代的婚姻规制,通常认为十四岁到十六岁男女便可成婚了,那么《诗经》中所描写的男男女女们的思慕与爱情,所发生的年纪大约也都在现代意义上的“少年”范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