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原,清,曹雪芹,高鄂】搜索到相关结果 436 条
-
论严歌苓历史书写的多重视域
-
作者:
廖姝清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域外视域
严歌苓历史题材小说
日常化历史书写
女性视域
-
描述:
近年来严歌苓的创作颇受文学界的关注。她作品中历史题材小说占相当大的比例。她的历史题材的小说,以小人物的生活为视点书写故国历史,以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还原历史,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状的观察。本文主要是以严歌苓历史题材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视域、女性视域、域外视域三重视域对其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做深度的解析。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式,深入研究严歌苓系列历史小说,把握作家创作所持的历史观,及个人化的言说方式。绪论部分分析整理了严歌苓历史小说研究的现状,由此发现严歌苓历史题材小说具有的巨大言说空间,阐述论文的创
-
白公《女儿会》中的民俗描写研究
-
作者:
向清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民俗
仪式
《女儿会》
女性
-
描述:
白公的《女儿会》是以鄂西恩施土家族的民俗节日女儿会为题材的小说,在鄂西本土作家群中,这是现今为止唯一一本系统书写女儿会的小说。小说横向以时间为经,跨越三个历史时期:改土归流、民国、当下;纵向以女儿会和薛家数代女性婚姻的关联为纬;以石灰窑、大山顶、野猫嶆三个空间为据点,呈现女儿会近300年的历史进程和社会风貌。生活在鄂西恩施的作家白公,以自己熟悉的故乡为根据地,以自己的本土经验为小说素材,使得小说《女儿会》中民俗风味甚浓。小说中的情歌、方言、俗语、谚语、服饰元素以及婚丧嫁娶的仪式都带有鲜明的民俗文化印记。笔
-
救赎之路
-
作者:
戴小清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救赎
恶魔
玛格丽特
永恒女性
沃兰德
-
描述:
M·A·布尔加科夫(1891~1940)是20世纪俄罗斯的天才作家,他的创作充满神秘色彩与传奇性,其巨著《大师和玛格丽特》更是以巧妙的构思、离奇的情节、深刻的哲理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西方和俄罗斯被誉为“讽刺文学、幻想文学和严谨的现代主义文学的高峰”和“20世纪世界文学的经典”。《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布尔加科夫通过塑造永恒女性形象玛格丽特以及恶魔形象沃兰德对大师的拯救、对整个社会的救赎,表现了对社会历史环境剧变下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探索信仰缺失、精神危机出现时人类该如何走上救赎的道路
-
美国黑人女权主义—起源、发展及影响
-
作者:
亓蓉清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非裔美国妇女
黑人女权主义
美国妇女研究
黑人女权主义组织
黑人女权主义理论
-
描述:
自奴隶制时代起,美国黑人妇女就一直处在美国社会阶梯的最底层。她们忍受着来自白人男性、白人女性和黑人男性的重重压迫,对美国的社会现实和她们自身的社会处境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为抵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黑人解放运动中的性别歧视和妇女解放运动中的种族歧视,承继历代黑人妇女女权主义传统和种族平等观念的进步黑人女性在美国各地掀起了黑人女权主义的浪潮。黑人女权主义者们直面黑人妇女的历史经历和实际需要,发展了一套独立的系统的黑人女权主义理论,并且通过建立影响广泛的黑人女权主义组织将其付诸实践。黑人女权主义的产生不仅使黑人
-
困境与出路: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研究
-
作者:
聂晓清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九十年代
精神出路
写作困境
女性文学
-
描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坛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文学景观,这一时期的女性写作从规模和深度上迎来了她的颠峰时期,她们完全脱离了男性话语的操纵,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人生体验和极具个性化的叙述语言,书写了女性的生活现状、生存困境、生命体验以及本真欲望,表达了自己对于女性从身体到心灵的体察和感悟,对女性的性别存在予以彻底的自我诠释和自我确认。 但阅读大量的文本后,我们还是感受到女性自我救赎的迷惘和困惑,女性在否定和摒弃男权秩序设置的话语陷阱之后,对于如何建立以及建立怎样的属于女性自己的话语体系,对于艰难
-
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写作初探
-
作者:
左小清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网络媒介
女性意识
消费文化
欲望写作
女性主义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繁荣成为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网络时代的来临更是将女性写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网络媒介给女性文学带来哪些变化?女性写作在网络时代呈现出怎样的独特面貌?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对此加以研究。 第一章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一是网络媒介特征给女性文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二是网络空间中的女性书写呈现出的实际特征——即欲望的狂欢。第二章从正反两个方面评述网络女性写作的意义。通过追溯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网络女性写作首先具有启蒙性质和追求解放的积极意义;但是深入考察网络时代的
-
高中语文教材女性题材作品及其情感教育研究
-
作者:
胡清清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情感教育
教材
女性题材作品
-
描述:
现今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由以前的唯理智培养“片面的人”向“全面发展的人”进化,而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语文作为一门极富人文情感性的课程,是践行学生情感教育的一大学科领域,语文教学则是通过教师自身和教材文本向学生灌之以情感、输之以教育的。情感是教材选文当中的灵魂和生命、节奏和精华,尤其是在教材的女性题材作品中,这种情感性更加丰富且饱满,具有举足轻重的情感教育价值。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障碍,同时也是身心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是需要加强情感教育刻不
-
简·爱 少年版
-
作者:
英
勃朗特原
来源:
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
描述: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
汉译世界名著 万有文库 第2集七百种 妇女运动 上下
-
作者:
王云五ELLen
Key原
来源:
商务印书馆
年份:
1935
文献类型 :
图书
-
描述:
汉译世界名著 万有文库 第2集七百种 妇女运动 上下
-
浅析《奥瑟罗》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鲁慧
张原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瑟罗》
反抗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奥瑟罗》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重要悲剧代表作,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重要地位。历来对它的阐释也如汗牛充栋,众说纷纭。而本文则从两个方面对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加以分析,试图阐明这些女性形象的独特意蕴与价值。
<
1
2
3
...
14
15
16
...
42
43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