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刘】搜索到相关结果 141 条
-
悲情中的执著守望——解读川端康成《雪国》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聪颖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子
雪国
作者
艺妓
执著
女性形象
岛村
小说
心灵
川端康成
-
描述:
川端康成的《雪国》倾注了作家对生的执著,对爱的苦恋,是一曲从心灵深处唱出的缠绵悱恻的歌,特别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寄托了作者美的理想。
-
曹禺戏剧世界中女性的生命本相——论曹禺四大名剧中的主要女性形象
-
作者:
刘芭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分
女性观
女性角色
道德伦理观
曹禺
-
描述:
本文通过重读文本、重新解读曹禺前期剧作中的女性形象,挖掘出曹禺前期剧作中一些不同于同时代的作家们创作的特点,即淡薄由社会制造的名分、贞操、道德、伦理等观念和社会和文化构建的性别差异;用人性化的笔书写女性的生存境遇,解构人们编织的美好婚姻爱情神话,解剖了女性的悲剧的实质。
-
浅谈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俸邑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男权社会
表现
女性形象
-
描述:
媒介广告对当今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目共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模式化现象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广告中主要使用的两种形象即家庭妇女型的女性形象和完美的美女型的女性形象等,探讨了男权社会中女性主体意识的缺乏,呼吁媒体广告中应该充分体现女性形象多元、丰富的内涵。
-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教育意义简论
-
作者:
刘忠华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材
性别教育
女性形象
-
描述:
教材是知识读本,是社会的重要文化产品,还是社会性别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语文教材,承载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对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有着巨大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两性观念。语文教材中的性别文化虽已有研究者关注,但仍未能引起教材编写者的足够重视。通过对近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中女性形象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教材中的性别偏见仍未消除。因此,关注性别平等,体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意识、民主平等的理念,应该是今后编写语文教材时特别注意的。
-
《镜花缘》女性形象局限性的解读
-
作者:
刘志凤
来源:
沧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花缘》
男性社会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小说,作品展现了女性对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追求,素来被誉为女性主义小说。但客观而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并未完全解放,其形象以男权为底色,其思想还未突破封建男性中心社会的藩篱,她们行为的前提依然是以男性为中心。
-
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新英
来源:
港航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场小说
20世纪90年代
女性形象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领域中官场小说渐次多起来。作为传统的文学题材,官场小说有着特殊的书写空间,其中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子。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就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中勾勒的女性形象进行汇总和解析,旨在凸现官场这一特殊文化空间对女性的塑造与影响,呈现该类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单一化、模式化、概念化等缺憾。
-
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
-
作者:
刘琦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陌生化
清代
审美效果
文言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清代文言小说作者用"陌生化"去分析小说中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这一方法就是要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
-
两组对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卫红
来源: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洛蒂·勃朗特
父权文化
《维莱特》
女性
-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维莱特》通过女主人公露西·斯诺的心智成长过程表现了十九世纪父权文化下尴尬的女性本位.行文中,作者选取了两幅主题截然相反的油画画像即疯狂的演员与隐忍的修女,用两组对立的非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来象征男权制度下被压抑的、歪曲了女性生存的绝对权利,并借此作为露西对女性自我价值进行甄别、判断的参照物.
-
流失的轻与固着的重: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爽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女性形象
小说
人的价值
-
描述: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不朽》中塑造了一类女性形象,这类女性形象以其远离政治、接近艺术、反媚俗的特立独行,成为昆德拉本人思想发展与情感选择的文学载体,彰显出作者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反思与认同,以及对人类生存境况的人文追寻与探索。
-
对男性的选择与对命运的屈服——影片《理发师》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刘雯
来源: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发师》
陈逸飞
女性形象
-
描述:
陈逸飞先生的遗作《理发师》,把几段不合时宜的爱情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中,创作者试图通过涵盖一段历史而承载几对男女的情感纠葛.影片中的嘉仪、俞棉、刘寡妇三个女性形象都别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