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刘】搜索到相关结果 226 条
-
萨拉·伍德拉夫:觉醒的新女性:浅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新女性形象
-
作者:
刘文尧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神秘
自由
新女性
-
描述:
约翰·福尔斯创作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被誉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之作.在这部作品中,福尔斯塑造了萨拉·伍德拉夫这样一位令人印象深刻又颇具争议的新女性形象.“新女性”是在19世纪后期出现,相对于“旧女性”而言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形容对男性主控社会所设置的种种限制进行奋力抵制和反抗的这一类女性.本文将主要通过萨拉·伍德拉夫编造谎言,骤然离查尔斯而去,并拒绝其求婚等一系列神秘行为,来讨论萨拉是如何逐步成长为一位新女性的.
-
坠落在北方工业大地上的姐妹花:《欲望号街车》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刘冬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女性
出路
-
描述:
作为南方没落贵族淑女的代表,布兰奇的悲剧命运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出身相同的妹妹丝黛拉也颇具争议。本文以《欲望号街车》中的杜包尔斯姐妹为对象,从二人的表象与内心的对比入手,并通过二者与男主角斯坦利的关系,解读新旧时代交替的背景下,女性对待男权社会制度的不同方式和对生存出路的找寻。
-
电子游戏中的性别观念及其对青少年的潜在影响
-
作者:
刘胜枝
来源:
中国青年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观念
女性形象
电子游戏
-
描述:
电子游戏作为一种文化娱乐产品,其中蕴含的性别价值观念必将会对网游用户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当前网络用户仍然以青少年群体为主。本文以女性主义为研究视角,从游戏题材的性别化、游戏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玩家的性别遭遇三个方面来分析电子游戏中存在的严重的性别歧视观念。
-
中国影视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
作者:
刘彧超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文学作品
自我意识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
男性化
中国影视
性别立场
影视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的影视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从无到有,同样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女性意识是一种性别立场,它只是对女性性别身份的一种强调,是女性对自身性别与男性不同所造成的各个方面差异的一种自我意识。
-
布勒特·哈特短篇小说中女性角色的文学伦理批评
-
作者:
刘岩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朗西斯·布赖特·哈特
本土特色
西进运动
淘金热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分析了哈特短篇小说中淘金热时期的三种西部女性形象,即自我救赎的底层女性、具有了独立女性意识的女性和迷失在拜金主义中的女性,从不同的角度透视这些女性人物与整个历史和文化语境的关联,从而为读者重新审视淘金热时期的西部历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
女性意识的觉醒:浅析涅克拉索夫诗歌作品的主题思想
-
作者:
刘妍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作品
女性意识
涅克拉索夫
-
描述:
涅克拉索夫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其对于俄罗斯文学具有非常巨大的贡献。涅克拉索夫的作品始终关注着俄罗斯底层人民的命运,具有非常深厚的民族情感。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涅克拉索夫的作品塑造了革命的女性形象,充分表达出一种女性的革命意识。
-
宋庆龄女性角色的生活史解读:基于宋庆龄“私人书信”的审视
-
作者:
刘俊凤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角色
宋庆龄
私人书信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始,中国内地对宋庆龄的研究大多关注其政治角色,而对其女性角色的发掘尚不完整。私人书信文字资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更加真实、丰满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宋庆龄。青少年时期,中西文化交融的生活教育环境使宋庆龄初步形成了中西融合的独立女性形象。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带着对理想的坚持,怀着对生活、自由和幸福追求的执著,在理想的道路上独行,诠释了中西文化交融下的"现代"女子对革命理想与传统生活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她的生活历程不仅诠释了20世纪中国女性自我解放的路径,也成为中国女性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典范。
-
从女权主义角度解读《简·爱》的深层含义
-
作者:
刘晨曦
常宇靖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简·爱
内涵
女人
反抗压迫
-
描述: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代表作《简·爱》中的主人公。作为一名贫困的女教师,简·爱反抗着一切形式的压迫,并且执著地捍卫着女权,努力追求平等与自由的精神,凸显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不仅是那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女性,也是女权主义兴起的标志。本文通过对《简·爱》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出小说中女权主义的内涵。
-
群芳谱
-
作者:
刘志宏
来源:
家庭影院技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发行日期
自杀
女性角色
女性题材
故事
人生经历
女性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
大时代
-
描述:
女性题材电影以女性活动为主要探讨对象,在这类作品中,女性角色不再是花瓶、陪衬或配角,她们的人生经历、情感起伏等成为左右整个故事发展的主线并由此塑造出众多异彩纷呈的银幕女性形象。
-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树意象
-
作者:
刘晓琳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赫斯顿
梨树
哈莱姆文艺复兴
表现主题
意识觉醒
黑人文学
女性形象
意象
珍妮
-
描述: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一生致力于本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她对自己的非裔美国人的身份非常自豪,其作品旨在唤醒黑人对自己身份的肯定和热爱。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是黑人文学中第一部充分展示黑人女子内心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在黑人女性形象的创造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该作品中,"树"这一意象对表现主题起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