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刘燕,刘晓】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突然”的自我:浅析汉魏晋南北朝叙事诗中的女性
-
作者:
刘燕
来源:
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魏晋南北朝
自我意识
审美意义
女强男弱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结合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文化背景,从人物内在精神的定位和人物形象的意义上说明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叙事诗中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塑造的卓异以及其独立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
托妮·莫里森小说黑人女性艺术形象新解:以《最蓝的眼睛》《宠儿》和《天堂》为例
-
作者:
刘晓真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样性
思想性
黑人女性形象
审美性
-
描述:
对黑人女性形象的刻画与塑造是莫里森小说创作的艺术重点,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又有厚重的思想启蒙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广的生态意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美学原则和对悲剧美的倾心追求,以及对生活本真美的彰显。
-
由“他者”走向独立:“兔子四部曲”中詹妮斯的形象分析
-
作者:
刘晓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兔子四部曲
詹妮斯
女性主义
-
描述:
约翰·厄普代克的代表作“兔子四部曲”引起了美国文学界及外国专家学者的研究热情。并且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剖析,尤其是在四部曲中都出现的妻子詹妮斯的心路历程的变化的研究涉及尚少。而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对其进行分析解读的就更是少之甚少了。本文就将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詹妮斯如何从一个生活中的他者逐步转变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的新型的女性形象,揭示出作者厄普代克在作品创作中的女性主义转向。
-
规律运动防头痛
-
作者:
刘晓获
来源:
保健与生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团队
头痛症状
放松疗法
骑自行车
运动组
放松治疗
研究人员
偏头痛
-
描述:
以往的研究认为,服药与放松疗法是当前治疗与预防偏头痛的首选。瑞典哥德堡大学神经与生理学研究所博士维凯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规律的运动一样能预防偏头痛,且效果相当显著。研究人员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为有氧运动组,每周30:到健身房骑自行车,每次40分钟;第二组做标准化的放松治疗;第三组则每天服用药物托吡酯。每种方案都持续3个月。受试者为91名18~65岁经神经科医生确诊有偏头痛症状的女性。研究结果发现,这三组的治疗效果几乎一样,最高可降低3/4的发作频率。
-
女性绘画刍议
-
作者:
刘晓陶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经验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者
女权主义理论
妇女运动
西方女权主义
自由主义
绘画
仕女画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绘画根植于西方的女权主义和女权运动。要研究女性绘画必须首先研究女权主义。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等议题。女性主
-
女人心事:许鞍华“女人三部曲”的实在论探查
-
作者:
刘晓希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机制
实在论
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
-
描述:
2012年,在《桃姐》一片大获成功,赢取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胜利之后,媒体对许鞍华的关注程度再一次达到新的高潮。凤凰卫视的许戈辉、杨澜,以及铿锵三人行还有各大媒体、报纸对许鞍华的访谈一时间漫天盖地。作为一名曾经活跃在香港新浪潮电影中的女性导演,如今已年过花甲的她的确值得关注,因为她不仅是女性书写的一个范例和特例,更是因为其小成本电影的平实风格创造了奇观化后现代审美生活中的一种神话,同时,在平衡文艺片与商业电影的层面上,许鞍华给更多的导演以启示,归还了文艺片应有的地位与荣誉,行走在文艺与类型之间。本论文坚持实
-
安·贝蒂《纽约客故事集》的女孩形象研究
-
作者:
刘晓丹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贝蒂
文化女性主义
《纽约客故事集》
女孩
-
描述:
作为美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安·贝蒂多才并且多产。自1976年以来,她相继出版了九部小说集,三部长篇小说和一步中篇小说。约翰·厄普代克曾称赞她纯熟的小晚写作能力。然而,与国外的研究相比,中国国内对安·贝蒂的研究鲜有专文论著面世。《纽约客故事集》是贝蒂最新发表的一部小说集。其中包括了许多安·贝蒂的经典之作。本文试图从文化女性主义的角度,针对这些小说中的女孩形象展开主题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后,掀起了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其中,新兴起的文化女性主义将其视角转向了女性本身,女性气质得到赞扬。在贝蒂的小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