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刘燕,刘晓】搜索到相关结果 98 条
-
浅析《简·爱》
-
作者:
刘晓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勃朗特
简·
夏洛蒂·
女权
-
描述: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最杰出的小说。它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一个对爱情、生活积极进取和敢于反抗、敢于争取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
战争与乡土的独特书写:孙席珍小说创作论
-
作者:
刘晓飞
来源:
中文学术前沿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孙席珍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作家,他同时身兼战士、革命家、教授等多种身份。孙席珍的战争小说真实表现战场原生态的残酷,描摹战争中士兵的生活及心理状态,以及反战厌战的情绪,反思了战争的目的 ;其描写小人物的小说属于乡土文学范畴,反映了为人生的艺术观,女性形象尤为生动,作家情感的成熟是由早期的言情到后期关注民情。孙席珍及其作品理应得到更多的研究。
-
性别政治及其表征:莎士比亚戏剧的女性学谱系
-
作者:
刘晓萍
来源:
艺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
女性学
莎士比亚
男权意识
-
描述: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女性一直都是人们广泛研究的课题。他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的被刻画成纯洁善良的天使,有的被刻画成邪恶狠毒的魔鬼,还有一些被刻画成追求自由、要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在莎剧的女性学谱系中,我们解析出了莎士比亚的女性观:她们都是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是父权、夫权与国族政治的载体和表征。
-
浅析《简.爱》
-
作者:
刘晓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女权
-
描述: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最杰出的小说。它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一个对爱情、生活积极进取和敢于反抗、敢于争取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
在压抑中认同、反叛和妥协
-
作者:
刘晓杏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日本优秀女作家樋口一叶在作品中多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感受,满怀同情心地描写那些深受金钱关系和封建礼教双重压迫的社会底层的女性,对社会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呈现出一种女性意识的模糊觉醒,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对一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论述,并结合一叶自身的经历和所处时代的特征来论述这些拥有不同经历和思想的女性最终走向同样不幸悲惨际遇的原因,进而发掘出更多的深层涵义及其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
-
对《饥饿的女儿》中男性形象的一种解读
-
作者:
刘晓伟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饥饿的女儿》
苦难
男性
-
描述:
女作家虹影在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中塑造了三个男性形象,通常我们都以女权主义来看待虹影,但在此书中虹影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书中的男性并没有因自古以来的优越性而获得真正的优越,他们同样遭受着苦难,虹影在塑造女性形象的同时,并没有以某种武器或对抗性的力量来简单的否定男性,她同样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男性悲惨与愁苦的世界。三个男人在六六的成长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
解读《恋女》中的女人们
-
作者:
刘晓露
来源: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意志
矫正作用
劳伦斯
女性
-
描述: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
解读《恋女》中的女人们
-
作者:
刘晓露
来源: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劳伦斯
<恋爱中的女人>
女性
-
描述: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关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
《列女传》系列女性论
-
作者:
刘晓然
来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向
许穆夫人
女子
中国妇女
母亲
毛泽东
历史上
列女传
文学史
女性形象
-
描述:
《列女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叙女性事迹的专辑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但成书两千年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此,作者撰文论述《列女传》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部湮没已久的专著的重视和深层探索。
-
试论《红楼梦》人物塑造的所谓“影子说”
-
作者:
刘晓峰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薛宝钗
影子说
晴雯
类型化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袭人
林黛玉
人物形象
-
描述:
清人涂瀛在《红楼梦问答》中说: 袭人,宝钗之影子也;写袭人所以写宝钗也。晴雯,黛玉之影子也;写晴雯所以写黛玉也。这两段话揭示的是《红楼梦》中人物描写的类型化问题。《红楼梦》善于刻划女性形象,而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袭人等刻划得尤为生动。作者何以取得这样大的成功?
<
1
2
3
4
5
6
...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