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刘慧】搜索到相关结果 31 条
-
生存的思索和爱情的内省-谈女性文学的主旋律
-
作者:
刘慧英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新时期
妇女解放
中国妇女
文学创作
主旋律
爱情
三十年代
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
-
描述:
“女性文学”这一名称似乎很不规范,在各种文学词典或其它工具书中都找不到它的定义,甚至名称本身。但早在二、三十年代就有人为中国女性的文学创作生活写史,象谭正璧的《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中国女性文学史》,谢无量和梓潼编的《中国妇女文学史》,陶秋英的《中国妇女与文学》等,都是从
-
试论五四时期的女作家群体
-
作者:
刘慧娟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女作家群体
五四时期
-
描述: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一批出身官宦书香门第、具有较高学历的女青年走上了文学之路,形成了女作家群体。她们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以追求爱情自由为创作的主题,其作品体现出明显的自传体特色及强烈的女性个性性别特征和女性主体意识,反映了近代女性从幼稚到成熟的心理历程,不但促进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而且对女性文学的扩张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
能力分级英语教室中的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一年期的性别差异研究
-
作者:
刘慧如
来源:
语文与国际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能力分班
学业自我概念
性别差异
-
描述:
表現,並在一年的研究進行期間,分別在學年初及學年末完成學業自我概念量表以測得其英語學業方面的自信心與努力。統計方法的使用是在探究下列四個研究問題:(1)男性與女性學生在英語學業方面的自信心是否有顯著
-
Perceptions of Academic Self in Ability-Grouped English Classroom:A One-Year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
作者:
刘慧如
来源:
语文与国际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能力分班
学业自我概念
性别差异
-
描述:
表現,並在一年的研究進行期間,分別在學年初及學年末完成學業自我概念量表以測得其英語學業方面的自信心與努力。統計方法的使用是在探究下列四個研究問題:(1)男性與女性學生在英語學業方面的自信心是否有顯著
-
“自我经历”与女性文学
-
作者:
刘慧英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自我经历”与女性文学
-
“女性文学”-概念有待重新界定
-
作者:
刘慧英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女性文学”-概念有待重新界定
-
“自我经历”与女性文学
-
作者:
刘慧英
来源:
语文导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自我经历”与女性文学
-
社会解放程式:对女性“自我”确立的回避——重读《白毛女》及此类型的作品
-
作者:
刘慧英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解放
文学作品
革命
丁玲
十九世纪
故事
程式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白毛女
-
描述:
《白毛女》是一部当代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喜儿的故事和形象也是人们熟悉不过的了。喜儿在黄世仁家当丫环,遭到了奸污,黄世仁在满足了一时的淫欲之后厌弃了她,正式娶了新人,喜儿在即将被卖给人贩子的紧急关头只身逃出黄家,奔向深山野林……这可以说是一个脱胎于“诱奸故事程式”的作品个例,也就是恩格斯曾指出的“无产阶级姑娘被资产阶级男人所勾引这样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致玛·哈克奈斯》)虽然是一种“老而又老的故事”,然而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
-
柔弱而勇敢的女性——对《哈姆雷特》中乔特鲁德的形象分析
-
作者:
刘慧君
宁文斌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柔弱
勇敢
乔特鲁德
母亲
-
描述:
在《哈姆雷特》戏剧中,乔特鲁德是个备受抨击的人物,但本文认为乔特鲁德是一个柔弱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处境柔弱;但性格勇敢。为了保护自己儿子——哈姆雷特,她牺牲了自己的名誉乃至生命。
-
关于“女性文学”的对话
-
作者:
张抗抗
刘慧英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个女人
社会环境
民族责任感
性描写
人性本质
四十年代
女性解放
性别身份
深层心理结构
男权主义
-
描述:
刘: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女性文学”这个提法的?你是如何看待它的? 张:我没有有意识地去注意或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以我多年的生活经历来说,我更多地是感到作为一个人受到的各种压迫和压抑。新时期文学开始以来,我们走过了一般通俗地称之为伤痕文学,大墙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等阶段,都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我想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女人。而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的人,普遍意义上所遇到和面临的人之尊严、权利、价值观等等方面的焦虑和痛苦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