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发展规律之探寻——《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衍进》论纲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嬗变   女性文学   现代  
描述: 本文是女性文学研究专著《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衍进》一书的论纲。本研究致力于中国女性意识的现代嬗变轨迹及中国女性文学宏观发展规律的探寻。
女性文学从理想走向现实:90年代女性文学流向之二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走向   现实   新写实   池莉   女作家   年代   理想爱情   理想主义   女性命运   女性文学  
描述: 80年代中期以前的女性文学,整体风格是抒发理想的、充满激情的。无论是具有严格道德操守的钟雨,还是富有无私奉献精神的陆文婷,亦无论是奋斗、抗争的梁倩们,还是刘西鸿笔下潇洒的特区女性,无不散发着理想主义的追求气息。8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理想主义的激情平息了,理想的光圈消失了。可以说,女性文学开始从理想走向现实,这是80年代后期女性文学现代衍进的一个重大转折变化。池莉及其作品是这一转折变化的重要标志。而到了90年代,女性文学继续从理想走向现实,走向“新写实”,便成为绝大多数女性作家创作的共同转折趋向。
关于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的思考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关于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的思考
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次崛起--五四女作家主体精神与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五四  
描述: 本文提出,五四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次崛起,其特点有三:关注女性命运、呼唤中国妇女解放;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着重对外部世界的直观把握和内心自我体验。
中国女性文学发展规律之探寻一《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衍进》论纲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昌吉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观念   女性意识   中国   女性文学   发展规律  
描述: 本文是女性文学研究专著《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衍进》一书的论纲。本研究致力于中国女性意识的现代嬗变轨迹及中国女性文学宏观发展规律的探寻。
女性文学情感特征的现代嬗变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新时期   自我价值   女作家   情感特征   王安忆   女性主义文学   表达方式   中国女性文学   现代女性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前行后,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再度崛起。崛起后的女性文学经历了由以张洁、张抗抗为代表的追寻理想爱情,到以张洁、张辛欣为代表的追寻女性自我价值,再到以刘索拉为代表的永恒地追寻哲学意义上的本我——直至90年代初以王安忆为代表的女性主义文学——的现代衍进历程。
香港女性文学概观──中国女性文学现代行进的分支之一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施叔青   女作家   梁凤仪   香港文坛   独身女人   中国女性文学   香港文学   香港社会   台湾女性文学  
描述: 香港女性文学概观──中国女性文学现代行进的分支之一
感悟·感喟·感铭:《女性文学与美学》出版后记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中国西部文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著作研究   当代文学   女性文学与美学   美学   中国   女性文学  
描述: 感悟·感喟·感铭:《女性文学与美学》出版后记
女性自审的不谋而合——四十年代女性文学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丁玲   女性自审   四十年代女性文学   女性  
描述: 四十年代女性文学鲜明的特点是转向对女性本体的审视。这审视产生于女性文学的低潮期。女性文学的深层思考、女性意识新的转折——女性内审意识的觉醒 ,正是在女性文学的低潮时期酝酿成熟的 ,表现为两个分支 ,其一是丁玲对女性及女性赖以生存的社会深层意识的揭示 ;其二是张爱玲对女性传统意识中深层痼疾的展露 ,但两者属不同社会政治背景不同程度的女性自审意识的殊途同归
"女性意识"与"社会性别"的理论辨析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社会性别  
描述: 文章论述了"女性意识"这一概念在特定历史时期女性文学批评和性别观念误区的拨乱反正中所作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由其局限引发出对"社会性别"这一西方女性主义核心概念及重要分析范畴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之阐释。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