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莫瑞森20世纪70年代小说中黑人女性成长历程探析
作者: 马海英   来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妮?莫瑞森   秀拉   佩科拉   派拉特   黑人女性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在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三部小说中,分别塑造了少女佩科拉、青年女性秀拉和中年女性派拉特三位不同个性的黑人女性形象,由佩科拉式的自我否定到秀拉式的自我抗争,再到派拉特式的自我认同,分别代表了美国黑人女性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不同认识,揭示了黑人文化理性发展的过程,也显示了黑人女性不断成长的历程。
一幅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画卷
作者: 马英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卷   三代   波特   女性意识觉醒   米兰达   现代   系列小说   女性人物  
描述: 引言 长时间以来,女性没有独立的主观意识并且无视女性的存在已被内化为一种集体无意识。随着19世纪妇女解放运动和崛起的女权主义运动,女性批评家也提出了阐释和重新阐释男性和女性
话说“女记者之难”
作者: 唐觐英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缠足   女记者   女性  
描述: 1897年康同薇成为中国第一位女记者,她也是那个时代少有的不缠足的女性先锋。不缠足与女记者共同成为开启女性走出家门、进入社会新时代的标志。女记者一词,既承载着梦想,也浸透着艰辛。当今工作节奏之快、强度之大,自不待言。而且,女记者投身社会,需
社会性别视野中公共讨论的三个关键问题:以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为案例
作者: 唐觐英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讨论   社会性别   publicdebale   舆论   “家庭暴力”议题   publicopinion   批判性   女性声音   对话  
描述: 公共领域概念对于促进妇女解放有着积极意义,舆论则是“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舆论,除了从“竞争性”角度理解,还需要从“公共讨论”角度把握。本文以“舆论作为公共讨论”角度,从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实践出发,吸收社会性别理论,结合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实践,本文考察了公共讨论的三个关键问题:女性声音、对话、批判性。本文的观点是:舆论作为公共讨论,其内涵包含“多元声音”、“对话”、“批判性”。
主流话语下潜在的女性话语:宗璞小说《红豆》《三生石》解读
作者: 孙仲英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红豆   宗璞   主流话语   三生石  
描述: 本文以女性文学视角关照宗璞的文本《红豆》和《三生石》,通过与“十七年”时期和“伤痕文学”时期主流话语的对比,展现文本中隐藏在主流话语之下的女性话语。这是本文解读宗璞小说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本文还试图指出,宗璞女性话语的潜隐有着深刻的个人和社会原因,是宗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己知识分子女性身份认同的的结果。然而,正因为宗璞的女性话语是潜隐的,本文还企图通过对文本女性话语的梳理揭示宗璞女性意识存在的事实,这即是本文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全文共分以下五个部分: 导论:概述本文研究的切入点,为主体论述提
字符和音符砌成的独特城堡:陈染小说论
作者: 李新英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立场   女性经验   城市想象   心理小说  
描述: 陈染在新生代女性文学中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她的小说对于1990年代的文学而言,是一个陌生的符号。陈染作品强调女性意识,女性视角,然而她又有别于妇女解放理论的宣扬,她注重的是女性经验的书写与诉说。她从广阔的社会天地退回到女性内心心理空间,饱含情感地书写女性内心世界的种种压抑与挣扎。陈染通过着力描写女性充满忧郁、寂寞、渴求、失望与自我救赎的人生旅程,站在一种完全女性的立场上对生命与生活进行了一番审视与叩问。在九十年代商业大潮的席卷汹涌下,陈染固守自己的一片天地,拒绝世俗的欢乐和浮夸,以一种思想者的姿态站在灵魂高
论张欣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作者: 黄英姿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困境   都市   情感   张欣   意识觉醒   女性  
描述: 张欣是近年来颇为有名的女作家,也是九十年代的文坛不可忽视的一位作家,她主要描写都市生活,她的作品广泛地受到了大众的喜欢。张欣的文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她的小说经常被一些著名文学期刊刊登、转载,多次获奖,并且很多作品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像大家熟悉的《爱又如何》、《岁月无敌》、《浮华背后》、《沉星档案》、《深喉》、《泪珠儿》等。 本文以文本为基点,从女性与都市的交相融合、都市女性的生存以及情爱、都市女性的意识觉醒三个方面,分析张欣作品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一、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女性
都市里的农家女:论新世纪以来文学叙述中的乡下进城女性
作者: 宋美英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境遇   进城动因   乡下进城女性   群体形象  
描述: 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乡村向城市的流动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数以万计的农民开始涌向城市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掀起了一股“民工潮”。到了新世纪,这一群体的发展更是蔚为壮观。其中有很多农村女性也纷纷加入到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中。文学艺术取材于现实生活,因而,由乡入城的文学叙述也逐渐成为文坛上一个重要叙事潮流。在一些反映“乡下人进城”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给予了乡下进城女性越来越多的叙述和关怀。然而,在众多的文学评论中,把“乡下进城女性”这一群体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却很少,本文选题的意义也就在此。
简·爱
作者:     夏洛蒂·勃朗特   来源: 南京:译林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近代   长篇小说   英国  
描述: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成长在一个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嚣的穷乡僻壤,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打上了可见的烙印。《简·爱》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
简·爱
作者:     勃朗特   孟瑶   来源: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筒·爱》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这个看似柔弱而内心极其刚强韧性的女子因为这部作品而成为无数女性心中的典范。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