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夏目漱石与外国文学
作者: 何乃英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初期创作   外国文学影响   修养   三部曲   形象塑造   日本近代文学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外国文学作品  
描述: 夏目漱石是一位善于向外国文学学习的日本作家。这不仅由于日本近代社会是对外开放型的社会,日本近代文学是对外开放型的文学;而且由于他本人自幼熟读汉文,具有较高的汉文修养;其后又以英文为专业,具有较高的英文修养。这些优越条件使他开阔了眼界,大量地阅读了外国文学作品,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滋补了自己的创作。毫无疑问,这是他在文学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同途殊归的两个女性形象——简·爱与子君形象比较
作者: 黄江英   来源: 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意识   文化心态   社会背景  
描述: 夏洛蒂的《简·爱》和鲁迅的《伤逝》塑造了两个反抗社会的女性形象——简·爱与子君。但是,她们一个由不幸走向幸运之途,一个由幸福走向痛苦的深渊以至失去生命。英国19世纪自由而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简·爱理性反抗的精神;中国"五四"时代的特殊社会环境造就了子君,她和许多犯了时代病的"五四"青年一样,并未将反封建、反传统的理性觉悟内化到心理深层中去,真正成为她的行为价值规范。
张爱玲作品中悲剧女性的内省意识
作者: 王书英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内省意识   悲剧女性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性色彩的女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心理和视角,用独特的历史感悟和内在思索,对女性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刻地挖掘,塑造出了富有特色的悲剧女性形象。从这些悲剧女性内省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五·四"运动后,中国女性的地位有了变化,但五千年的封建思想对女性的毒害,导致太太们、小姐们、母辈们无论选择顺从,还是选择抗争,最终都摆脱不了男权社会统治力量的强大、女性自身的卑弱以及经济缺乏独立的现实。
论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特征
作者: 何乃英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小说   《雪国》   《古都》   艺术特征   女性形象   中长篇小说   小说语言   短篇小说  
描述: 论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特征何乃英日本现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1899-1972)是勇于探索的,敢于创新的。他刚踏上文坛时,便对日本文学现状表示不满,积极倡导革新。早在1922年,他就明确指出,新精神需要新表现,新内容需要新文章(参见《...
莫高窟第464窟善财五十三参变
作者: 梁尉英   来源: 敦煌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版   艺术风格   多宝塔   敦煌莫高窟   知识形象   华严经   伯希和   弥勒菩萨   佛教艺术   女性形象  
描述: 莫高窟第464窟善财五十三参变梁尉TheStoryofSudhanainCave464oftheMogaoGrottoesLiangWeiyingThewallpaintingsinCave464oftheMogaoGrottoesofDunhua...
一代文学新女性:孙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高城英   来源: 零陵师专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犁小说   纺车   主题歌词   一代文学   新女性   姑娘   作品   女性形象   民族革命战争   尼姑  
描述: (一) 女人是什么?回答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一部电视剧《女人不是月亮》的主题歌词这样写道: 妈妈留下的那句话, 我一辈子撂不下……。 她说十个女人九个傻。 这究竟为了啥……。 女人不是天上那轮月, 女人不是瓶里那束花, 女人不是笼中那只鸟, 女人不是墙头挂的画。 女人是什么? 谁给我回答!
男性意识下的女性世界
作者: 肖英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茨威格   女性世界   男性意识   陌生女人  
描述: 文章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审视茨威格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通过对小说里爱情的批判、对小说里女性形象的批判以及对作家本人的批判,认为男性意识形态和男性权力话语对茨威格创作深有影响,其文本 中仍然有较强男性意识形态的显现,其小说中的女性仍然生活在男性权力话语为其编织的囚笼中。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处于主导地位的男性,利用话语霸权建立了“男性化主体”再现系统,在男性书写的历史中,女性始终作为“他者”而存在,女性的主体感受往往被排斥在社会主流话语之外。女性也不是以历史存在的真实形态出现在文学叙
女性独立人格的傲立——《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形象的探析
作者: 陈小英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贞贞   自主   独立人格   女性  
描述: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女性意识观照下书写女性主义的名篇,文中塑造的主人公贞贞大胆反抗包办婚姻、独特的自我存在价值的体认、对父权制伦理道德环境的反抗,表现出强烈的女性独立人格,成为解放区文学中不可忽略的女性形象。
略论张爱玲笔下女性的生存状况及造成此状况的原因
作者: 曹晋英   来源: 商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生存   女性  
描述: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大都是一些被现实扭曲的变态的形象。她们为了活着,甚至可以说是倾其所有,没有自尊,没有人格,没有自由。她们努力地生存,但最终被现实抛弃。她们选择的方式都是依附男人,把希望都寄托在男人身上,把男人当作她们的天地。婚姻成了女性谋生的手段,她们过着低下的生活,在没有希望中求希望。
转型期的妇女形象与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
作者: 任建英   来源: 新闻大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妇女解放   妇女形象   转型期   群体形象   非理性化   妇女群体   大众传媒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处于转型期的妇女群体形象最生动的体现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女性的特点。环顾我国妇女群体在改革开放二十年的表现态势,她既受制于社会发展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又以其空前独立的群体形象和群体素质的提升,促进了社会对妇女的重新认识和重视,并以法律形式保障了妇女的权益和对社会各项活动的参与。二十年来妇女群体
< 1 2 3 ... 7 8 9 ... 74 75 7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