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中国妇女问题研究的几个侧面:以《东方杂志》为中心
作者: 缪英姿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   抗日战争   妇女   婚姻  
描述: 《东方杂志》的刊行时间从1904年3月到1948年12月,历时45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综合学术期刊。本文以《东方杂志》为主要视角,对30年代中国妇女在婚姻家庭、职业界、抗日战争中的几个侧面的新变化来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妇女的面貌。通过对《东方杂志》相关妇女问题文章的梳理,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从婚姻目的、择偶标准、婚礼习俗、离婚现象等角度来探讨了婚姻制度出现的重大变化;其次,通过对职业妇女的从业状况,农村妇女的职业结构变动,妇女家庭与职业的角色冲突三个方面的分析,说明3
追求完整的自我--<>与<>的比较
作者: 李素英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凯特·肖邦的《觉醒》和艾丽斯·沃克的《紫色》分别产生于美国历史上两次妇女运动高峰期间。爱迪娜和西丽娅分别是这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她们的经历极具一典型性。美丽、富裕的中产阶级太太迪娜和丑陋、贫穷的黑人妇女西丽娅.之间表面上看来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她们的心灵却走过了共同的历程,即从自我的迷失到自我的觉醒。爱迪娜在完全觉醒之后,绝望地投入了大海的怀抱,而西丽娅在小说的结尾却乐观向士地.憧憬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她们迥然不同的结局是她们所处的不同时代造成的。本文旨在通过这一两部作品中两个重要人物成长经历和结局的对一比,
女作家齐·敖特根其木格小说研究
作者: 白红英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齐·敖特根其木格   女性文学   研究   小说  
描述: 论文对蒙古族当代女作家齐·放特根其木格的小说展开了研究。论文由导论、正文(三章)和结论等三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说明了选题原因和意义,并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当代蒙古族女性意识的觉醒、蒙古族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和作齐·敖特根其木格的创作背景及作品展开论述。第二章,从作者选择题材的角度概括出社会问题小说、恋爱题材的选择及历史文化题材小说创作三个方而。其中社会问题题材小说的创作主要是指新时代新生活题材、伤痕意识小说创作和改革开放题材小说。第三章,从艺术形象塑造、叙述风格及创作特点
传统与现代:苏青文学创作中女性视角的双重建构
作者: 夏英杰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青   女性视角   传统   现代  
描述: 苏青,现代女作家,20世纪40年代海派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张爱玲并称上海文坛双壁。苏青身处上海沦陷区,她的文学创作取材自身,放眼周遭,主要是以世俗生活的写真、解放了的新女性生活的剖析和对市民阶层生存智慧的展露为主要内容。其创作风格平实亲切、清浅俗白。苏青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是从女性的观察角度出发,为女性言说,强调女性的性别之异,发出女性作为“女”及作为“人”的呼声,彰显女性主体意识。由于创作环境的局限,个人谋生的独特经历和身处殖民地化城市等因素,使她对过渡时代男女关系的传统、现代,保守、开放
王安忆小说女性意识论
作者: 唐建英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意识   小说  
描述: 伴随着沙沙沙的雨声登上文坛的王安忆在新时期文学近似残酷的后浪推前浪的进程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而且经常变更小说格局和叙述策略,上达新境界,成为一名引人注目的女作家。有关她丰饶复杂、诡谲多变的小说文本已形成多样化的解读。本文则参照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选择“女性意识”这一性别批评视角“重读”王安忆的作品,探索其极富跳跃性的,不断超越自我创作历程中如何认知女性本体,对女性存在进行富有深度的表达,以及怎样作为“女性”说话,清扫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霸权的影响。通过这种坚守性别立场的批评方式,本文希望能够达到“对女
白信爱小说的欲望研究
作者: 裴英连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欲望   表达与沉默   尊重   解脱禁忌   确立自我  
描述: 白信爱是1930年代主要女性文学作者之一,她以女性的立场诠释了当时朝鲜困窘的生活和在这样的环境中女性所要承受的痛苦。虽然年仅32岁就离开了人世,可是给后世留下了19篇小说和35篇的散文。白信爱的一生
思君春夏秋冬:呼文如与许兰雪轩的《四时词》比较研究
作者: 许英实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许兰雪轩   四季词   四季意象   呼文如  
描述: 诗歌是人们寄托情思,表现心中所思所想的文学方式,是最早出现的文学形式之一。人们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融入到诗歌创作当中,在诗歌中尽情地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事的思想,从而使得后人能从诗歌中寻找前人的生活与情感的踪迹。女性诗人以特有的细腻和感性来感悟世界,抒发情感,同时女性所面临的各种生活境遇,使得她们创作出了有别于男性诗人的作品。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意识根深蒂固,女性无法与男性平等的生活和学习,女性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也大受限制,更有对女性的文学活动给予不懈和否定的态度。这些种种原因使女性一直处于文学创作的
主流话语下潜在的女性话语:宗璞小说《红豆》《三生石》解读
作者: 孙仲英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红豆   宗璞   主流话语   三生石  
描述: 本文以女性文学视角关照宗璞的文本《红豆》和《三生石》,通过与“十七年”时期和“伤痕文学”时期主流话语的对比,展现文本中隐藏在主流话语之下的女性话语。这是本文解读宗璞小说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本文还试图指出,宗璞女性话语的潜隐有着深刻的个人和社会原因,是宗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己知识分子女性身份认同的的结果。然而,正因为宗璞的女性话语是潜隐的,本文还企图通过对文本女性话语的梳理揭示宗璞女性意识存在的事实,这即是本文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全文共分以下五个部分: 导论:概述本文研究的切入点,为主体论述提
彼岸的希盼—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存
作者: 吴英丽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批评   美国华裔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中华裔女性文学更是光彩夺目。本论文选取了在美国文坛享有盛誉、具有代表性的华裔女作家及其作品,从女性主义视角入手,借助于文化批评的手对她们进行仔细的分析,从而客观、公正地反映这些女作家的成就和不足。 论文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 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历史性的
字符和音符砌成的独特城堡:陈染小说论
作者: 李新英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立场   女性经验   城市想象   心理小说  
描述: 陈染在新生代女性文学中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她的小说对于1990年代的文学而言,是一个陌生的符号。陈染作品强调女性意识,女性视角,然而她又有别于妇女解放理论的宣扬,她注重的是女性经验的书写与诉说。她从广阔的社会天地退回到女性内心心理空间,饱含情感地书写女性内心世界的种种压抑与挣扎。陈染通过着力描写女性充满忧郁、寂寞、渴求、失望与自我救赎的人生旅程,站在一种完全女性的立场上对生命与生活进行了一番审视与叩问。在九十年代商业大潮的席卷汹涌下,陈染固守自己的一片天地,拒绝世俗的欢乐和浮夸,以一种思想者的姿态站在灵魂高
< 1 2 3 ... 6 7 8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