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异乡的创作:论沈苇的诗歌创作
作者: 苏婷婷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故乡   沈苇   诗歌   异乡   意义  
描述: 诗人沈苇出生于浙江湖州水乡,后来却远离富饶安逸的江南故土,于1988年远走新疆,到天山脚下一个小县城来寻求新的生活。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大量写诗,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于1995年出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在瞬间逗留》,三年后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诗集《高处的深渊》,后又出版了评论集,散文集,游记等,可以说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新疆,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区。新疆壮丽的风景,多民族的聚居,四大文明的交汇,各种不同地貌的存在以及神秘的古丝绸之路的文明在新疆这个地区得以显现,正是这样的新疆造就了现在的他,使得他在新疆20多年完成了
当代江苏作家的民国书写
作者: 苏焕   来源: 东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域特色   当代江苏作家小说   民国时代  
描述: 中国当代小说对民国时代的叙述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化,从十七年到新时期,当代小说关于民国时代的书写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当代江苏作家群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表现出对民国时代的青睐,质疑十七年小说民国书写革命化、政治化的倾向,通过呈现战争的灾难性以消解以往对战争崇高性的夸大,对革命偶然性的重视对比以往革命的必然性,和对阶级界限的模糊化处理以淡化政治色彩几个方面实现对民国革命历史的消解;同时祛除十七年对人性的遮蔽,正视因战争的灾难使人生存艰难,还原人的生命本能,探究人隐秘的性爱欲望,而复杂的人性及欲望等因素含
“妈祖”形象和名称演变的历史研究
作者: 苏亚红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妃   妈祖   演变   妈祖信仰   天上圣母  
描述: 妈祖,从一位民间神灵演变成官方神灵。这与历代皇帝的褒封有密切关系,这些褒封一方面是对妈祖功德的加封,另一方面是对妈祖形象和身份的塑造。从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钦宗首次赐予湄洲“灵女庙”庙额“顺济”开始,妈祖的形象就开始在官方的介入中发生了变化。之后,官方又给予妈祖“夫人”“妃”“天妃”“天后”,还有文人创造的“天上圣母”的称号,这无疑是对妈祖至高的崇敬。同时,民间也进行着妈祖名称的演变过程,即从民间女子林默到“神女”享受供奉,再至明朝时期的闽地和东南沿海“娘妈”称呼,发展到清代初期康熙年间则以“妈祖
论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精神危机
作者: 苏建荣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救赎   奥康纳   短篇小说   精神危机  
描述: 崛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南方文学以其新颖独特的风格和严肃而带悲剧色彩的主题、浓厚而沉重的历史感、罪恶感与失败感给美国文坛增添了异彩。在二战后成长起来的当代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她一生笃信天主教,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作品多取材于南方农村小镇,描写中下阶层人们的生活和言行举止,精神危机是其作品永恒的主题。奥康纳素有“创造畸人的能手”之称,她相信作品中的人物畸形能使读者更深刻地洞悉人性、了解人生,并认为作家的责任是发掘并展现现实生活中令人厌恶的怪诞现象。长期以来,奥康
从《赫索格》对女性人物的刻画看贝娄的女性观
作者: 苏天兰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赫索格》   索尔·贝娄   女性观   贬低丑化   褒扬  
描述: 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美国犹太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最主要的小说家。贝娄的小说关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关注心灵的挣扎与求索。而《赫索格》是其关注人生存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因此确立贝娄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但是贝娄所关注的人物大部分是男性,而对生活在男性周围的女性却很少关注,甚至很多评论家认为贝娄作品中的女性只是男性成长发展的标志。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赫索格》中的几位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解读,认为作家贝娄在对几位女性的描述刻画中,也
试论铁凝小说《笨花》中的人性描写
作者: 苏薇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俗生活   美好人性   女性生存  
描述: 2005年,铁凝继《玫瑰门》、《大浴女》之后推出了又一部风格迥异的长篇力作——《笨花》。作品一改以往关注女性命运、专注个人情感世界的基调,而是截取了清末民初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近五十年的历史断面,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那段变幻莫测的历史巧妙地融于“凡人凡事”之中。作品以结实、简朴、准确、温润的叙述,再次诉说了对人类和生活永远的爱与体贴。 本文旨在从《笨花》中的人性描写的分析入手,进一步探究铁凝在创作中始终坚持的对人类和生活的思考,在这部新作中又有着怎样的延续。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述
从“物”到“人”的嬗变
作者: 苏和丽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征   女扮男装形象   流变   成因  
描述: 女扮男装形象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女性形象类型之一。本文试图剖析它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流变特征及其形成这种种特征的原因,从一个侧面来探询寻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发展轨迹及其思想蜕变的多彩光芒。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加以论述:第一章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女扮男装形象。魏晋南北朝是它的发轫期,其重要特征是民间性、史传性、现实性和教化性。第二章分析唐文学(主要是唐传奇)中的女扮男装形象。唐代是它的初成期,其重要特征是侠义性、传奇性和教化性。第三章分析宋元文学中的女扮男装形象。宋元是它的沉寂期,产生于本时期的女扮男装形象寥寥无几。
合作原则视域中的《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会话含义研究
作者: 苏颖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用学   小说《白象似的群山》   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海明威   美国小说家  
描述: 本文尝试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丰富的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在1967年首次提出。美国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准则在现实交际中常常被违反。有时候这种违反是悄悄的,但更重要的是有时这些准则被公然违反,也就是说话人知道自己
论丁玲笔下的男性世界
作者: 苏桂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观   丁玲   叛女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涉足丁玲的创作,你会发现以塑造叛女形象见长并以此蜚声文坛的丁玲,对男性问题的思考一直没有间断.她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是以其当时的男性观作后盾的.笔者对其作品的研究范围从她初登文坛截止到创作《太阳照到桑干河上》为止.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莎菲时期(1927年-1929年)、左联时期与南京时期(1929年-1936年)和延安时期(1936年-1942年).
中国清末民初的美术与社会研究
作者: 苏滨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社会变迁   女性身体形象   艺术组织   社会角色   男性统治   美术   审美范式  
描述: 本文采用“中层概念”与“历史考证”相结合的方法,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清末民初的中国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将研究重心由事件史学转向事件隐含的结构,从而使之纳入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 本题研究的正文部分,由五大章构成。第一章,从语言分析和社会变迁的角度,探讨“美术”在中国的意义嬗变历程,揭示美术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差异性。第二章,从角色转移、角色失调等方面,考察和分析艺术家在社会转型时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阐释艺术主体的角色实践与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第三章,对清末民初的中国书画组织进行考
< 1 2 3 ... 23 24 25 ... 37 38 39
Rss订阅